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网络强国丨网络安全为人民、靠人民 我国将向网络强国迈出坚实一步

日期:2022-09-06 来源: 央广网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9月5日消息(记者王晶)网络无边,安全有界。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

互联网普及率74.4%,网民规模10.51亿,这是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最新统计数据。

万物互联时代,环顾生活的点点滴滴,便利之余,网络的“双刃剑”效应也逐渐显现。点击平台链接就可以领取小礼品、扫码加关注就能免费得商品……看似“实惠”,但稍不留神,都可能卷入暗藏危机的网络“陷阱”之中。

如今,网民规模持续提升,网络接入环境更加多元,网络安全意识必须时刻“在线”。

9月5日至11日,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举行。今年宣传周将深入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推广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安全技能。“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主题,释放关键信号,也对网络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资料图:小区人脸识别系统(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CFP)

不做“孤勇者” 互联网需要安全感

维护网络安全,不是一句空话,是摆在每一位网民面前的现实问题。

新的一天开始了,网络安全风险或许就如影随形地与我们关联着。

打开手机,外卖早餐,需要扫码付款,要不要下单?走出小区,人脸识别认证,生物信息采集安不安全?下载App购物,马上需要认证,要不要授权?

“新网络时代,一些个人信息被滥采滥用,以及网络欺诈的侵蚀、网络谣言的污浊等现象出现,必须引起重视和警惕。”5日,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都直接损害了广大网民的切身利益,也降低了网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眼下,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网络已经深度融入百姓生活、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家治理等各个环节。大到国家机密,小到个人财产,网络风险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

电信诈骗也最为典型。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

今年5月,公安部公布五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这5种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

“互联网是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胡钢称。

包括网络谣言,也可能造成网络安全风险的出现。“小龙虾浑身都是寄生虫,吃了就感染”“藿香正气水可以治疗热射病”……这样的网络谣言很多人都见过,真假难辨。“一些安全风险,有的甚至是部分人群的盲区,这就需要群策群力,需要将知识和技能传送到每个网民手中。”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对央广网记者表示。

如今网络安全“防护网”越织越牢,多维度网络安全防火墙已经筑起。眼见的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加强网络安全保护”作为“营造良好数字生态”重要内容,凸显了网络安全对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的重大意义。

新规细则频出,更加细化,也更加常态化。

例如,近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项行动,对接触过谣言和虚假信息的用户,精准推送相关辟谣信息,提升辟谣效果。“网络执法要长牙齿,牙齿要长得很锋利。”8月23日,中央网信办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罚要罚得心惊肉跳,当然罚要依法依规地罚,要抓住一些重点问题,对违法违规行为性质严重的一些主体,加大执法力度,这样才能够发挥网络执法的“利剑”作用。


资料图:2022年9月5日,江苏省海安市,网络文化志愿者在给孩子们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CFP)

筑牢安全底线 需要“制度防线”

为广大网民构建起一个安全可信的数字世界,我国提升网络安全的“大动作”不仅于此。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央网信办累计依法约谈网站平台3491家,罚款处罚283家,暂停功能或更新419家,下架移动应用程序177款,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2292家。

力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就在近日,公安部会同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九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打击惩治涉网黑恶犯罪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惩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裸聊”敲诈、“套路贷”等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组织,坚决斩断非法软件开发、“吸粉引流”“跑分洗钱”等上下游犯罪不法利益链条。

在刘德良看来,相关举措极大提升了我国互联网治理水平,推动网络安全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

能力、制度是网络安全的保障,而核心技术也是重中之重。刘德良对当下的网络安全作出具体解释:网络安全是指组成网络的软硬件设施及其系统和存储、传输于其中的数据安全。包括两大块内容:一是网络上的软硬件及其系统安全(物理安全、逻辑安全);二是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安全(内容安全)。

十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如基础设施建设、法治建设等步伐加快,网络强国建设底气十足。

9月4日,在安徽合肥举办的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上,诸多网络安全新技术、新应用亮相现场。可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新型安全网关、泄密溯源技术,可守护每个人网络安全的视频深伪检测、诈骗电话防范等系统,关乎广大车主的车联网安全应用……

网络安全问题面临新挑战、新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刘德良认为,早期网络安全侧重于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城市等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日益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因此,当今网络安全更加侧重于数据安全。”刘德良说道。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网络安全领域顶层设计,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

比如,连续多年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全社会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加快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出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100余部。既制定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也有《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政策文件出台……我国提出的治网理念和主张,日益成为国际共识。

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负责人8月19日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的执法力度,有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资料图:2022年9月5日,河北邯郸,邯山区公安分局民警给市民讲解网络安全知识并发放宣传资料(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CFP)

“意识防线” 需与“制度防线”并行

在网络时代的国际竞争格局下,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网络安全法第一条规定便是“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

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宏观层面的网络安全,更与个人权益息息相关。“在网络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要增强以网民为中心的意识和能力。”胡钢说。他同时建议,需要构建“政产用”多元参与,“经法技”多策并举的综合治理体系。

专家表示,尤其面对“网络原住民”的青少年一代的成长,以及“银发一族”在网民中占比的显著增长,如何将网络安全的种子深植于“一老一小”心中,是绷紧网络安全意识防线的工作重点。

中央网信办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这几年,我国把网络普法作为依法治网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创新形式载体,积极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全方位、多声部开展网络法治宣传。“加强以案释法,明确网络活动的红线、底线、高压线,使典型网络案件依法解决过程成为面向全社会的网络普法公开课,教育引导广大网民牢固树立网络法治意识。”上述负责人强调。

面向未来,增强公众网络安全意识更迫在眉睫。再向长远看,网络空间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才能推动网络强国建设更上一层楼。

近年来,我国不仅构建了切实有效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还采取系列举措推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工作。《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印发,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实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

目前,国内已有60多所高校设立网络安全学院,200余所高校设立网络安全本科专业,每年网络安全专业毕业生超过2万人。

在各方面的联动共管下,网络安全的共治共建渐入佳境。中央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一些品牌活动,开展网络普法宣传系列活动,深入实施网络普法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网络,推动形成全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