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四川紧盯关键环节 健全工作机制
大力构建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

日期:2023-11-03 来源: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
分享到:

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调整2023年防止返贫监测收入标准,着眼“对象监测识别、分类精准帮扶、风险稳定消除”三大环节,大力构建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打造监测帮扶工作“闭环”,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

一、立足于早,建立网格化监测机制。一是网格力量快下沉。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网格体系,将县级党委政府分管负责人和行业部门具体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和业务负责人、村“两委”成员和村民小组长三级监测力量快速下沉网格,坚持定人定岗、定职定责,以网格化、精细化、标准化做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二是风险线索快推送。优化完善“从上至下、自下而上”双向监测方式。县级乡村振兴部门每月5日前梳理汇总行业部门风险线索,逐级推送至乡、村网格监测员,明确县级推送风险线索之日起至村级完成入户核查用时不超5天。村级建立县级推送、自主监测发现“双向”风险线索核实台账,及时上报核实情况形成监测“闭环”。三是监测对象快识别。坚持能快则快的原则,强化跨部门会商,优化认定工作流程,将监测对象识别认定时长由15天缩短至10天,对因病因突发事故等特殊情况人员专开“绿色通道”,实行先救助后识别。

二、着眼于准,健全精准化帮扶机制。一是摸准需求。聚焦末端帮扶人员“政策难清、措施难定”问题,参照衔接资金项目库建设机制,在绵阳市三台县帮扶措施库试点基础上,全省推广建立县级帮扶措施库,凝聚行业部门和乡村振兴一线干部智慧,整合行业部门政策,结合监测对象发展需求、适用条件、落实时限等,全面梳理形成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14个大类具体帮扶措施。二是找准措施。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型、家庭成员劳动能力和发展需求等实际情况,从县级帮扶措施库中挑选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清单,会商形成更加精准、更接地气的帮扶计划,县乡村三级有关责任部门(单位)及时将政策措施兑现到户,做到识别认定与监测帮扶无缝衔接、不留空档。三是压准责任。严格对照监测户帮扶计划,压准行业部门帮扶责任、乡镇主体责任、村(组)属地责任;压实监测联系人的监测责任,全面跟踪协调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对帮扶措施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的,及时反馈村、乡、县网格监员,督促相关部门(单位)落实帮扶措施。监测联系人根据帮扶成效适时提出风险消除建议。

三、聚焦于稳,健全程序化退出机制。一是明确风险消除条件。明确要求“帮扶措施全部落实见效、收入持续稳定不少于半年且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当年监测收入标准、‘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返贫致贫风险已稳定消除”4项指标全部达标后,才能启动风险消除程序。二是严格风险消除程序。风险消除严格按照“监测联系人风险消除初判、村级网格入户核实研判、村级评议公示、乡级审核确认、县级复核审定”五个步骤开展,村、乡、县三级网格长逐级把关、审慎标注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确保风险消除对象能持续稳定发展。三是加强持续跟踪监测。建立跟踪服务机制,监测联系人每月至少开展1次走访,风险消除半年后进行1次回访,县乡两级网格监测员不定期对监测对象风险消除情况进行抽查,确保销号不反弹。

四、致力于实,建立规范化考评机制。一是日常量化考评。聚焦县级责任主体末端落实情况,将网格体系建立、监测对象识别认定、帮扶措施落实成效、国家系统数据质量等日常工作纳入考评内容,通过调研、督查、暗访、市(州)乡村振兴部门初评等方式,每季度对各县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工作进行量化考评。二是监测调度通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建立“红黑榜”通报机制,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管理,每月调度工作推进情况、每季度印发“红榜县”“黑榜县”名单、年度汇总平时考核结果,作为省内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三是逗硬落实奖惩。充分发挥考核评估“指挥棒”作用,进一步激发竞争活力,督促指导各地常态化抓好日常工作,推动全省工作再上新台阶,对一年内两次进入“红榜”且未进过“黑榜”的县,省内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予以适当加分;对从未进入“红榜”且全年两次以上进入“黑榜”的县,省级进行挂牌督办,省内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原则上确定为“较好”以下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