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乡村振兴简报2021年第6期

日期:2021-11-05 来源: 政策法规处
分享到:

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

探索易地搬迁安置点区域治理新模式

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成立于201911月,总投资4.2亿,是越西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了全县17个乡镇38个村搬迁群众14216660人。城北感恩社区统筹考虑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后续发展等因素,着力探索党建联盟+基层治理+后续发展模式,积极构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基层治理新型示范社区,大力促进基层治理取得实效。

一、构建“三个平台”,织密多方参与的治理架构

健全“党建联盟”治理平台。越西县组织涉及的23个双报到单位探索成立“安置小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联盟”(党建联盟),建立越城镇城北感恩社区党总支,由安置点所在乡镇选派1名副职暂时一肩挑任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涉及乡镇参与选配副书记1名、专职网格员3名、居民小组长8名、楼栋长25名,形成社区支部主管、乡镇党委联管、双报到单位党组织协管的党建共抓、资源共享、治理联动的安置点治理格局,让涉及搬迁党组织由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合作,推动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治理创新的新突破。

搭建搬迁群众主动自治平台。坚持社区党组织主导、居委会牵头、搬迁居民参与的原则,组建社区监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矛盾纠纷调解会、邻里互助组等,建立集体议事做决策的联议机制、从上而下抓落实的联动机制,搭建社情民意收集反馈、问题协调处置、事项办理服务直通平台,在出台重要决策措施前,通过召开评审评估会议,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构建起群众意愿集体提议支部审定组织实施的议事定事干事格局。

构建群团社会组织协同的治理平台。坚持社区党组织引领融入、行业部门指导融入、群团社会组织主动融入模式,在城北感恩社区成立妇联、民兵组织,健全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建立青年之家、妇女儿童之家、书画休闲娱乐等活动站15处,健全党员志愿服务队、民兵联防队、巾帼志愿服务队3支队伍。定期召开供需对接会,通过社区发布服务需求、社会组织展示服务项目、双方对接洽商的形式,制定服务计划,提供社会服务;开设了搬迁群众第一课堂、巾帼志愿服务、双报到、双评价活动、互益行项目、微心愿办理、洁美家庭评选、公益读书会等深受群众欢迎的品牌活动。

二、推行基层治理四化模式,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为民办事集中化。建立县级领导联系服务指导集中安置点治理长效机制,精心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将涉及社保、教育、卫计、优抚、救助、养老、残疾补贴、就业咨询、费用代缴等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便民服务站,采取职能部门派员指导、社区干部代办、预约定时服务等方式,严格落实坐班值班制度,将办事流程和办事须知在醒目位置上墙,让群众进门找得到人、办得了事,一窗受理、一人跟办、一站办结,确保搬迁群众不出社区就能办结所有事项。

公共服务一体化。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做好城北感恩社区供电、供排水、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网络服务,合理规划配套建设城北感恩社区扶贫超市、餐饮服务商业铺面、文化体育广场、农副产品扶贫交易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形成大邻里服务圈,为搬迁群众提供居家养老、医药诊所、子女教育等吃、穿、住、行、乐等方面的一体化服务。设立医疗服务站,配备5名医务工作者,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让搬迁群众医疗卫生基本需求有保障。配套建成2所幼儿园,1所小学,3所初、高中学校,100%满足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

文化生活特色化。开展移出大山走新路·共同发展感党恩活动,深入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活动,组织开展达体舞、三下乡、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丰富搬迁群众文化生活。探索建立互益行积分超市,宣传动员群众通过捡垃圾换积分兑物资,集中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社区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配套制定禁止抛撒人民币、禁止人民币做花圈、禁止杀5头牛以上等杜绝铺张浪费的婚丧办理制度,倒逼群众移风易俗。

综合治理多元化。将社区划分为3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3名、男女民兵各80名,形成两委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三合一的管理格局,实现社区最小单元化管理。结合综治中心和智慧社区建设,整合天网”“雪亮工程,实现对每个网格的重要路段、重要街口零死角实时监控,实施文明联创、卫生联洁、治安联防、应急联动、困难联帮、服务联办六联机制,吸纳辖区内德高望重的德古,帮助社区两委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做到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不出社区、不出网格、不出小区,进一步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确保社区群众安居乐业。

三、完善“后续发展”,确保搬迁群众逐步能致富

加大基本政策保障。迁出地和安置地乡镇协调做好搬迁群众社会保障政策转移接续,全面衔接好搬迁群众迁出地和安置地两种利益,在确保搬迁群众享有迁出地村集体经济红利、土地承包权、林草地承包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和其他惠农政策不变的基础上,出台后续帮扶十六条措施,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实行三级三包责任制,推行“1+3+N”帮扶机制,调整优化帮扶责任人,做到居住地改变帮扶力量不变。

强化产业支撑保障。通过资产收益模式建立带贫机制,制定《越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实行搬迁安置点与产业园区两区同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投入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1.6亿参与越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大瑞苹果基地)等4个产业项目建设,整合1.29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投入有机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建设,不断夯实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增收后劲。将配套建设的扶贫制衣厂、非遗项目及农特产品扶贫加工车间、特色手工业扶贫车间、农副产品扶贫交易中心、扶贫综合商业开发区等出租收益(每年约230万元)的10-30%作为集体经济收入,让搬迁群众同步享有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红利,不断稳固搬迁群众脱贫增收后劲。

做好就业创业保障。在城北感恩社区设立社会保障服务站点和劳务输出服务站点,抢抓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机遇,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社区创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累计组织就业培训5场、劳务输出招聘会3场,开展春风行动劳务输出973人次。用好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按政策在城北感恩社区设立管理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299个,帮助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