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乡村振兴简报2022年第76期

日期:2022-11-11 来源: 政策法规处
分享到:

资阳市乡村治理“三张图”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资阳市按照“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总要求,全面实行市级统筹、县区推动、乡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一张图”“清单制一张图”“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整治一张图”试点工作,创新“幸福基金、幸福超市”“乡村物业”等多种乡村治理模式,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努力打造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新村。

一、统筹谋划让乡村治理“动起来”。压实工作责任。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体部署,印发《资阳乡村治理“三张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任务分工,构建起市县乡三级抓乡村治理“三张图”试点的工作格局。加强工作调度。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建立完善工作调度机制,每季度召开调度推进会,定期调度通报工作试点情况,分析研究具体问题,科学判断形势,及时预警提醒,确保各项试点任务指标按计划、按要求、按时序完成。灵活调度形式,8月初,在乐至县以现场交流会形式召开全市乡村治理“三张图”试点工作调度会,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区)实地观摩学成果、找差距,有效促进试点工作落地见效。及早谋划动员。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拟定明年试点扩面到50个村左右,按照“分类选村、示范带动”原则,分别在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产业基础较好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等不同类型中,选择一部分村进行扩大试点,鼓励支持各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促使试点经验更丰富、更全面、更便于后期推广。

二、机制创新让乡村治理“活起来”。创新“一组三会”新机制。创新“一个基层党组织、一个村民委员会、一个村民理事会、一个村民监事会”共商机制,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建设、文明新风倡树、矛盾调解等工作强化为民服务,小到家长里短,大到村庄发展,形成“村党总支领导、村民委员会指导、村民理事会搭台、党员积极带头、村民广泛参与”的善治乡村格局。探索“党建+网格”新体系。以20—30户设立微网格,将1个村民小组细化为1个网格,1名党员中心户定点联系党员8—10名,使“小网格”支撑“大治理”。不论是疫情防控、森林防灭火,还是村庄治理、纠纷调解,处处都有党员的身影,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打造村镇联动新模式。建立乡镇、村居互通共融的联动机制,把乡村治理资源“串起来”,推动乡村治理握指成拳、连片联治。村“两委”根据村情民情制定履职事项和工作任务清单,建立“周例会、月汇报、季反馈”工作制度,定期邀请镇领导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共同参与研究乡村治理,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形成上下联动、共同促进的乡村治理格局。

三、共建共享让乡村治理“实起来”。人人共治乡村更幸福。按照人人参与、户户评分、家家受益的原则,设立“幸福基金”,开办“幸福超市”,主要从好卫生、好生活、好邻居、好家人、好村民五个方面进行评分,鼓励村民用文明行动挣积分、兑物品,推动精神激励与物资激励相结合、个人表现与诚信体系相并联,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整合乡村物业,组建物业办公室,制定日常管理制度,统筹用好乡村各类公益性岗位,协助村“两委”做好河(湖)长制及林长制工作,让村民更多地参与到乡村事务管理中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教育引导乡村更文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周末书屋,为乡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课外辅导、临时托管服务;推进“发现最美领读员”“学习新知识,争做新农人”“好书分享会”等活动,使农家书屋成为了解政策的“广播站”、增长知识的“充电站”;开展“新乡贤”活动,积极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树立乡村文明新风。法治护航乡村更和谐。坚持用法治思维引领乡村治理,指导试点村健全村规民约,发挥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作用,通过群众评议“红黑榜”等方式,奖优罚劣,提升村规民约作为“软法”的约束作用。持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开通百姓说事厅、劳动纠纷调解室等民主讨论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及时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举办法治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发展素质高、有威望的乡贤能人成为“法律明白人”,实时为老百姓宣讲法律法规,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有效减少邻里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