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乡村振兴简报2022年第86期

日期:2022-12-16 来源: 政策法规处
分享到:

遂宁市安居区“低碳”赋能

助力“小庭院”变“大产业”

今年以来,遂宁市安居区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践行“低碳共富”理念,把海龙凯歌文旅园区两镇7村纳入全区发展庭院经济试点,着力“小庭院”打造成“大产业”,探索一条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低碳型”庭院经济的路子。  

一、低碳引领,夯实庭院绿色基底。建强推进机制。以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共建四川首个“低碳社区”为契机,研究制定《遂宁市安居区发展庭院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海龙凯歌农文旅项目全域纳入试点,组建海龙凯歌庭院经济试点发展领导小组,配齐工作专班,细化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特色休闲旅游和生产生活服务等庭院经济五项重点内容,明确区、镇、村三级职责目标任务,建立运行顺畅的工作推进机制。摸清庭院家底。区乡村振兴局、海龙凯歌文旅园区牵头,组织38个区级有关部门,逐户走访调查海龙凯歌文旅园区所涉2镇7村农户,详细了解农业生产及庭院经济发展情况,摸清群众诉求和庭院经济家底,为适合发展庭院经济的619户农户(其中脱贫户40户)量身定制一户一策方案。谋划发展思路。用好“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金字招牌,鼓励农户发展低碳绿色循环庭院业态,明确试点区域以种养殖为主、多种特色业态共生模式,坚持试点示范、梯次推进、分类指导原则,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加工的庭院经济示范户,使农户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增收门路。

二、创新路径,不断丰富庭院业态。推行“三个模式”。根据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户意愿等不同情况,鼓励农户采用“自主经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委托经营”三类模式经营庭院经济,有效避免庭院土地资源浪费。截至目前,通过自主经营发展庭院经济的173户,占比27.95%;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发展庭院经济的413户,占比66.72%;通过委托第三方帮助经营管理发展庭院经济的33户,占比5.33%。探索“四个统一”。坚持“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由海龙凯歌园区管委会牵头制定庭院经济发展规划,与国有平台公司共同组建运营团队,探索出统一管理运营、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销售的支持体系,构建了“一人带一户、一户带多户、一点带一片、一片带一村、一村带一园”的发展格局。园区累计接待游客78.4万余人次,村集体经济增收210余万元,群众人均增收6000余元。丰富“五类业态”。突出特色化、生态化、市场化,丰富完善庭院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五类业态”,指导农户利用自有庭院发展特色民宿、家庭旅馆、休闲农庄等。截至目前,通过实施返乡下乡和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招引沼源茶社、非遗工艺坊、沼气人家等多元化、多层次、多种类业态73个,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学”全产业链,发展种养殖庭院经济335个。

三、人财聚力,小庭院催生大产业。“三支队伍”完成“塑形”。邀请省内知名规划设计院专家组成“专家队伍”,科学规划“低碳型”庭院经济;协调市、区、镇、村农技人员组建“农技队伍”,帮助群众解决栽种、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等庭院产业技术问题;组织“工匠队伍”,出工、出力、出技术,帮助老百姓房前屋后打造小菜园、小果园,着力打造试点区域花草茂盛、果树成林、家禽满园、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四个一点”筹集资金。通过“向上争取一点、项目扶持一点、社会支持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四类渠道提供资金支持,为试点区域注入资金活水。同时,充分发挥衔接资金的撬动作用,实施“公司+项目+村民+村集体”综合发展模式,强化与农户的联结带动,促进共同发展。截至目前,引进业主66个,共筹集各类资金9.56亿元。“五个转变”引领发展。通过空地变菜地、庭院变茶苑、路口变摊口、民房变民宿、农民变股民,试点村90%以上的农户有了庭院经济,许多农户将菜园、果园建在污水处理池边,粪污、雨污、生活污水也得到有效消纳,实现了绿色生态循环发展。就试点核心区域海龙村而言,2018年常住人口仅190多人,目前已增至600多人,“回引效应”明显,其中回引海龙村籍优秀大学生、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者39名,带动发展餐饮民宿、农产品初加工、特色工艺等22个,实现“归乡雁”成为“带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