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乡村振兴简报2022年第31期

日期:2022-05-20 来源: 政策法规处
分享到:

旺苍县三江镇以“五大抓手”强化易地扶贫

搬迁后续扶持

旺苍县三江镇桃红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距场镇0.5公里,地处三江坝社区第三居民小组。搬迁安置点占地1.45万平方米, 住房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于20169月动工建设,20199月底全面竣工,建成独具川北民居风格住房204套、中心文化广场2400平方米,配套购物超市120平方米、红白理事房120平方米、公共厕所1座。2020年被评为全国200个“最美安置小区”之一。

一、坚持以公共服务为根本,完善配套基础设施。遵循对原有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维护的前提下,采取缺啥补啥的原则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安置点绿化、亮化、排水系统齐全,水、电、气等生活配套设施完备。补短建党群公共服务中心,2022年建党群物流公共服务中心300平方米,大力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和能力,建殡葬服务点1300平方米。补齐文化体育建设,新建舞台50平方米,建成小型电影院。补短环卫、安保及照明设施,购钩臂车1台、垃圾箱10个,安装摄像头15个、道闸3个和消防器材25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补短文明新风建设,以构建楼栋文化与居民微自治为核心,打造“一楼一特色、一门一品牌”,让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让楼栋文化精彩纷呈;建立文明新风积分管理制度,成立“积分超市”,每季度开展一次积分评定和兑换奖励。补短安置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车行桥35米、新建道路1.5公里、堡坎和渠堰等基础设施。

二、坚持以就业帮扶为核心,提升致富增收能力。遵循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的原则,扎实开展就业帮扶工作。组织召开专场招聘会1次,开办劳动技能培训班1个,共培训60余人次;与辖区内18家企业建立用工合作机制,落实定点人员就业,辖区12家企业累计与14户搬迁户签订用工协议;对暂时不能外出的有劳动力人员,落实辖区内河堤建设、道路硬化等以工代赈及招标项目建设所需人员务工4人,人均增收5000元;通过金融支持创业37人,共创办个体工商户3个,解决就业岗位10个,人均增收1万元;通过建设柑橘园、养殖园、草莓园、葡萄园、羊肚菌园等5个农业园区解决产业建设及管护务工人员10人,人均增收3000元。

三、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培育乡村发展新引擎。管好原有搬出村产业园发展。以保障搬迁户原行政村集体经济分红收入为目的,管好原有搬出村5个产业园发展。管好大旗村1700平方生猪养殖园和脆红李种植园,现已每年收取租金7万元、2022年新建养牛场1个;管好下石村75亩猕猴桃园,现已每年收取租金2万元;管好厚坝村150亩黄茶园,现已每年收取租金5万元;管好三江村100头肉牛养殖园,现已每年收取租金1.5万元;管好战旗村200头生猪养殖园,现已每年收取租金1.3万元。培育安置点周边产业园联动。继续培育壮大旺苍县桃李生猪养殖专合社发展生猪3000头和大旗农业发展公司肉牛养殖100头;继续培育壮大浩辉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300亩羊肚菌种植;继续培育壮大中福葡萄种植家庭农场100亩葡萄种植;继续培育壮大田园草莓家庭家场30亩草莓种植。做实户办产业发展。持续巩固搬迁户微庭园建设198个,其中小种植园170个、小养殖园28个,户均增收1000元;发放产业扶持资金用于户办产业发展126万元。鼓励自主创业发展。现有3户搬迁户创业,共创办个体工商户3个,发放创业补助2万元,创业贷款10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

四、坚持以防返贫动态监测为常态,持续巩固脱贫成果。通过监测和帮扶,确保不发生一户一人返贫。成立工作专班,建立长效监测机制。成立以集中安置点支部书记任组长,户籍所在村支部书记任副组长,驻村帮扶第一书记、业主委员会主任、驻村工作队员、各楼栋长为成员的集中安置点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专班,建立日常排查、自主申请和风险线索推送相结合的3种长效监测机制,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累计开展集中排查4次,风险推送3次。充分运用信息采集结果,建立分层分类帮扶机制。一方面对因病、因学等刚性支出过大,突发意外影响家庭基本生活,以及因灾等可能返贫的对象,及时纳入临时救助、大病医疗救助等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对搬迁人口的年人均收入建立检索台账,按照7000元以下、7000-8000元、8000-10000元、10000元以上划分四个类别。通过收入检索,桃红安置点无收入8000元以下的户,收入8000--10000元共60户,收入1万元以上的共138户,桃红安置点5户脱贫不稳定户于2020年消除返贫风险,目前无新增监测对象。      

五、坚持以党建引领为要务,构建小区治理新格局。健全“一套体系”,夯实组织保障。在镇党委统揽下,安置点于2020年成立桃红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党支部,隶属三江坝社区党委,社区党委副书记兼任安置点党支部书记。建立党员分片包干制度,将党员划分为3个党小组,分片联系17栋住宅楼,推动安置点党组织有形有效覆盖。同步成立安置点自治管理委员会,通过“两推一选”方式从搬迁群众中推选5名优秀群众代表进入自管委,其中党员2名。打造“三个阵地”,提升服务水平。标准化建设安置点党群服务站,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50项业务可在安置点实现代办。以“华盖山广场”为平台,开展“广场议事”8期,推动搬迁群众“有情广场叙、有话广场说、有难广场聊、有事广场定”。建立小区微信群,组织党员干部帮助群众开展“网上缴费”等在线服务。落实党员干部24小时在线服务,以更精准的服务,切实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组建“四支队伍”,推动共建共治。组建党员、巾帼、青年等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红色星期五”“红色星期六”、政策宣传和上门服务活动。组建“小区文明家”纠纷调解队,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和劳动争议。组建“小区文艺家”文体活动队,开展文化演出、体育竞赛和节日庆典13场次,不断丰富小区群众特别是老年文化生活,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建设。组建“回音连心队”,回访政策落实、民生保障和诉求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