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乡村振兴简报2023年第50期

日期:2023-11-16 来源: 政策法规处
分享到:

中江县立足“四个维度”加速村集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中江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牛鼻子”工程,立足谋划高度、经营广度、质效深度、保障力度“四个维度”,推动各村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激发内生发展动力,着力形成村村有产业、有实体、有门路的发展格局。2023年全县村集体经济实现总收入超3500万元,增长49%。

一、立足谋划高度,描绘村集体经济发展蓝图。一是规划引领。编制《中江县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定目标、明思路、强举措,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元发展”原则,引导各村发挥比较优势,一村一策加快集体经济发展。二是政策护航。先后出台《中江县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中江县激励村组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暂行办法》等,从土地资源、财政税收、金融信贷、保险范围、市场营销、税费减免等22个方面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是改革赋能。印发《中江县加快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以对接经营主体促使资源变资产,对接承接主体助推资金变股金,对接市场需求推动农民变股东“三个对接”为导向,在30个村开展试点,试点村村均实现集体经济增收5.3万元。四是头雁领航。招才引智壮大头雁队伍,从金融系统选派98名金融副书记和金融助理,从企业选派147名优秀人才到村担任产业书记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加强“领头雁”培育,与德阳市开放大学合作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三年行动,组织对436名村党组织书记开展集中轮训,培育村集体经济带头人336名、新型职业农民2100余名,储备村级后备力量2282名。

二、立足经营广度,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域。一是壮大特色产业。以“粮食+”为方向,发展生猪、中药材、蚕桑、蔬菜、中江柚5大特色产业,整合聚集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土地、撂荒地、流转地等资源,进行规模化土地流转,全县建成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28个,中江县入围全国首批100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二是盘活闲置资产。用好全省农村产权交易流转试点平台——成都农交所德阳所,将集体仓库厂房、校舍、机械设备、荒山等闲置资源在农交所平台“挂、拍、招”,引入租赁承包、招商运营、资产置换、入股分红、联合经营等合作模式,在村内兴办幼儿园、民宿酒店、仓储、医院等,实现产权公开流转、要素对接资本、资本发展产业、产业引导富民。截至目前,全县乡村挂牌成交土地、林权、集体资产项目共586宗,流转面积13.17万亩,流转金额5.29亿元。三是发展劳务经济。成立劳务合作社10个,培育劳务经纪人166名,建立劳动力资源库、辖区内企业、转移就业以及重点对象就业帮扶等台账,统筹组织劳动力参与地方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建设,实现0.6万人就地就近就业。四是提供社会服务。整合中江农机资源,培育本地农机合作社,组建机耕队,为本县和周边区(县)提供耕、种、防、收全程社会化服务,保障规模种植提质增效。目前,已建成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4个,培育农机合作社28家,农机作业服务能力超过34万亩。

三、立足质效深度,增添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一是挖掘品牌效应。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品牌化,支持永太镇石狮村打造“稻花香米”品牌、东北镇觉慧村打造“挂面村”品牌,鼓励引导村集体积极参加中江丹参、中江白芍、中江柚等“金字招牌”产品生产、推广和销售。二是延链补链增值。投入财政衔接资金2800万元、整合行业部门资金1000万元、吸纳社会资金1600万元,依托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流通、仓储、加工业,建设4个大型物流配送及仓储中心,将集体经济嵌入产业全链条全过程。三是探索数字经济。依托抖音平台农业领域头部电商主播——爱苜农场,打造中江县特优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采取“农村电商+实体门店+社区团购+乡村旅游”的互联网加品牌农业模式经营,带动周边9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0万元。

四、立足保障力度,推动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强化资金投入。建立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基金,实施“党建+金融+保险”发展模式,财政安排6600万元扶持59个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开展“整村评级授信”活动,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贷款3.4亿元,保障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投入。二是强化监管引导。制定《中江县集体经济管理办法》,细化岗位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20项制度,明晰组织、农业农村、财政、乡村振兴等12个部门职责分工,加强集体经济运行调研指导,按期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审计。三是加强“三资”公开。线上通过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平台、政府门户网站“三资查询”端口,线下通过村务公开栏、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等,对集体资产情况、重大经济活动及群众最关心的土地征占补偿、集体经济收益使用分配、各项惠农补贴、财政奖补资金使用等事项加大公开公示力度,强化政策宣传,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