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乡村振兴简报2023年第58期

日期:2023-12-15 来源: 政策法规处
分享到:

乐至县“三个聚焦”助力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乐至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聚焦片区划分、要素保障、多元驱动,积极创新探索破解村级增收难题,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2023年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2549万元,村均收入8.73万元,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一、聚焦片区划分,选优产业项目。一是立足长远绘就“一张图”。借力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整体布局产业,按照“集中投放、连片发展”思路,将67个中省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向片区核心区域倾斜,初步形成以“东部文旅融合发展环线”“南部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环线”和“西部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北部特色种养结合发展示范带”为支撑的“两线两带”发展格局。二是紧盯发展下好“一盘棋”。围绕“两线两带”布局,细致划分文旅、农旅、林业蚕桑、优质粮油4个产业片区,实施“代耕代种”“水稻+羊肚菌”等特色模式,发展“粮穗香”优质大米、福乐苹果梨等特色产业,助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着眼实效拧成“一股绳”。突出区域党建引领作用,推优选拔一批涵盖农业、交通、法律等领域的骨干党员,指导区域内各村开展土地、技术、项目等资源整合,实行项目打捆投放、抱团取暖,有效解决产业规模化程度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

二、聚焦多元驱动,拓宽增收路径。一是村村抱团发展。建立“以强带弱、弱弱联合、资源互补”的村村结对机制,对一些本地资源较少、区位条件较差的村,引导其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现抱团发展。指导劳动镇百花村、崇古村整合资金400万元建成乡村酒店,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宝林镇集中18个村集体抱团创办农事服务公司,开展撂荒地整治、土地整理、农业托管等服务,每年村集体分配收益80余万元。二是村企合作共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经营模式,采取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吸纳就业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结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进浙江丝绸之路、四川炳炬等8家农业企业与方广村开展合作,链条式开发桑叶茶、蚕丝被等蚕桑系列产品20余种,实现每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0万元。大佛镇吕河坝村与红双青储饲料有限公司共建青储饲料加工厂,实现村集体每年增收5万元。三是盘活闲置资产。盘活闲置村办公室、村小学校及集体荒山等资产资源,开通金融贷款绿色通道,完善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配套政策,石佛镇金山寺村、高寺镇天鹅村等通过资阳农交所成功挂牌出租集体资产,村集体经济收入9万余元,有效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三、聚焦要素保障,夯实发展基础。一是构建责任体系。建立以县委书记为召集人的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县级领导定点指导、乡镇(街道)领导包村联系、第一书记蹲点帮扶、县级部门协同攻坚,组织、农业、财政等部门定期联合开展督查,构建“党政主导、部门主推、乡镇主责、村社主抓”的责任体系,推动集体经济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二是选育振兴头雁。实施“明星书记”培育计划,通过回引、培养、交流、下派等方式,选优配强21个重点村党组织书记,选树11名“担当作为好支书”。全覆盖开展镇村班子届中分析,发现优秀年轻干部80名。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育提质行动,从外出务工人员、致富能手等重点人群中选拔后备干部639名,通过“专业培训—顶岗锻炼—择优任职”方式,持续提升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三是集聚产业人才。探索“凤栖资阳·智汇帅乡”乡村人才集聚新路径,承办全国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汇聚100余名国内外顶尖专家到会指导,建成省农科院蚕研所乐至分所。与省农科院蚕研所、西南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借力省畜科院、成都大学等智力资源,助推四川(乐至)畜禽种业科技园“三中心”开工建设。加强农村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德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龙燕被评为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四是强化政策扶持。制定《乐至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措施》,统筹安排财政资金9560万元,规划建设79个集体经济项目,引入社会资本3.5亿元建设“秋千王国”农旅融合项目。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对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且该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县行政村前10%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驻村工作队员,优先考虑晋升职务职级。健全村干部考核办法,将年度目标完成情况与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激励乡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