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乡村振兴简报2023年第66期

日期:2024-01-05 来源: 政策法规处
分享到:

城乡互动添活力富民强村建新功

温岭阆中东西部协作助力便民街区焕新颜

千鹤街区是阆中市依托浙川东西部协作,探索城乡互助发展、鼓励居民再就业的首个规模化“地摊经济”试点。为更好发挥城乡互动在联农带农惠农方面的引领作用,提升街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阆中市把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在东西部协作项目的支持下,千鹤街区改造超进度实现竣工投用,变“城市之疤”为“城市之花”。

一、建地标、搭平台、树品牌,城乡互动助力富民兴业。一是打造城市地标。依托千年古城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资源,加强与温岭特色旅游景点互动融合,组织在校中小学生、雨露计划对象等18名困难家庭子女,绘制创意墙绘32幅,将阆中古城、武将张飞、千年曙光碑、七彩小箬岛等温岭、阆中两地特色元素融入街区立面,发放彩绘报酬4万元,“背街小巷”变“潮流街区”,游客、居民旅游打卡与就餐消费相互促进,街区人流量较改造前同比增加70%。二是搭建供需平台。为精准对接街区内各经营户主要食品原料供应需求,带动解决周边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农产品销售,走访统计千鹤街区经营售卖的85类主要食品原料中,有25类蔬菜、8类畜禽农产品可在本地采购供应。千鹤街区管理委员会牵头组织32户商家与23户脱贫户、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供销合约,年采购金额达35万元,帮助脱贫群众直接增收7万元。三是培塑“土味”品牌。带动临近脱贫村连山寺村产业发展,推进连山寺村粮油作物主产区品牌建设,在千鹤街区18个签约售卖摊点设立醒目“连山寺农产品”标识,把脱贫村“土味”农产品直供抢鲜作为街区的突出卖点。

二、学技术、再就业、享补贴,多措并举鼓励勤劳致富。一是培训务工技能。积极承办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民生、交通、农业等项目。根据项目建设的用工需求,建立技能人员和劳动力台账,组织编制务工方案,开展焊工、木工等务工技能培训13次,针对弱劳力和半劳力设置相适应的务工岗位和报酬标准,共有281名本地群众、13名脱贫人口在千鹤街区改造项目中务工,领取劳务报酬38万余元,切实助民增技、助农增收。二是提供就业机会。培育壮大“香香冷锅串串”“有滋有味臭豆腐”等本地知名餐饮店4家,规划350个便民摊位,优先解决20名脱贫人口、30名困难家庭户、8名退役军人就业,形成良好社会效益。三是发放创业补贴。对脱贫户、低保户、残疾人户等重点困难家庭创业减免30%摊位租金;对雇佣脱贫户、低保户、残疾人户等重点困难家庭成员就业的,减免10%摊位租金,有效降低困难群体创业门槛,鼓励摊主雇佣低收入群体。截至目前,累计补贴(减免)相关资金11万元。

三、建公司、设基金、补短板,干群齐心壮大集体经济。一是组建强村富民公司。按照“产权清晰、收益归村”原则,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成立社区服务公司,以市场化模式管理千鹤街区,在居委会监督下收取的摊位租金、管理费等已成为所属张公桥社区集体经济增收的稳定来源,市场改造后公司收入从30万元增至80万余元,预计后期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00万元,为社区治理夯实经济基础。二是推进化解遗留问题。聚焦“一老一小”服务设施短板,设立专门基金把强村公司60%的盈利资金用于解决安置还房小区漏水、墙砖脱落、消防设施不足等问题,持续改善张公桥社区整体风貌,逐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群众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老龄办表彰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三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集体经济项目建什么怎么建”坚持群众说了算,建立完善决策居民监督机制,推广“社区网格员+党员代表+商户代表”三人议事组制度,让街区群众参与集体经济项目选取、建设、验收全流程,充分激发居民住户参与街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