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四川多个农业产业全国第一“十四五”如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日期:2021-07-28 来源: 封面新闻
分享到: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四川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的五年。为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新发展阶段全省“三农”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与全国同步基本实  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规划》指出,我省农业发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以来,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96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44.6%以上,粮食每亩产能提升80斤以上。水利设施持续完善,有效灌溉面积达4485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475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9%,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农业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获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4处,成功创建4个全国数字农业试点县。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初具规模,全省冷链物流静态库容达430万吨。

“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持续稳定发展,“10+3”产业体系率先在现代农业园区落地。“10+3”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优势特色更加凸显。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9468.9万亩,粮食总产量3527.4 万吨,油菜籽产量突破300万吨、保持全国第一。生猪出栏数量保持全国第一,茶产业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二,形成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产业带,川芎、川贝母等大宗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竹林面积居全国第一。以园区建设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阶段特征和比较优势发生深刻变化,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国家重大战略交汇叠加,带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带来现代农业后发赶超的重大机遇。

该《规划》指出,到2035年,全面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核心要件是旱涝保收、高产高效、优质多样、生活便利、乡村美丽、移风易俗。基本目标是:农业高质高效。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更加有力,现代农业种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体系等科技创新能力跃上新台阶,核心种源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农田建设质量显著提高,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产业链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

乡村宜居宜业。“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农村交通便捷、生活便利,县域内公共资源要素实现高效配置,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健全,乡风文明程度、乡村发展安全保障达到新的更高水平。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显著缩小,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基本形成,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