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行走高原的“虫癌斗士”

日期:2020-10-17 来源: 社扶处
分享到:

2020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王文涛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的医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文涛。

20年前,我来到华西医院读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至今。行医多年,与各种疑难杂症打过交道。但有一种病曾经一直令我无法释怀,那就是被称作“虫癌”的肝泡型包虫病。

初次接触包虫病是在2006年的一次甘孜州支边医疗活动,看到很多全身皮肤发黄,骨瘦如柴的晚期泡型肝包虫病人。在当地无法治疗,群众认为此病是“不治之症”。

包虫病是一种经口传播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分为囊型和泡型两型。而泡型包虫常侵犯肝脏内外的重要结构,治疗难度大,没有特效药,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我省藏区大部分病人就是泡型包虫病。到了晚期,只有实施肝移植手术才能救命,传统肝移植手术费用至少50万以上,术后终生服用昂贵的抗排斥药物,对于贫困的藏区群众来说,根本无法承受。

虽然很多晚期病人的大部分肝脏被严重侵蚀,但少部分正常结构,可否利用这部分肝脏呢?我们反复研究,最终突破了多个技术瓶颈,探索出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2014年我们团队在华西医院耗时18小时成功完成了四川省首例手术,这种手术是世界上难度最高的肝脏外科手术,目前国内仅有几家医院可以完成。

2016年,通过远程网络,会诊了一名石渠县蒙宜乡叫拥章的27岁晚期泡型包虫病妇女,她家5口人中3人患肝包虫病,父亲与妹妹都因此病去世,家庭经济困难。

我们决定赶赴甘孜州医院实施手术,当天早晨6点出发,中午1点赶到医院,立即投入手术,手术过程充满挑战,最大的挑战是克服高原反应。戴上口罩倍感头晕、胸闷,只好戴上氧气管边吸氧边进行手术,“把肝脏移出体外,切除严重侵蚀约70%的肝脏,把剩余稍完整的部分肝脏修补好后重新植回拥章体内”,经过连续15个小时的奋战,于次日凌晨顺利完成。一个月后,当拥章见到接她回家的妈妈和她2岁的女儿时,“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我们采用此方法已治疗晚期包虫病95例,在州医院成功完成21例。治疗费用由异体肝移植的50万元降到了自体肝移植的15万左右,术后也无需服用抗排斥药物。

由于藏区群众语言、交通、经济等原因,能来华西医院等大医院治病的机会非常有限。

习近平主席曾讲过: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我想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于祖国最需要的群众身上。

5年来,我几乎每12月到甘孜州医院查房、会诊,手术台上手把手地教授手术。目前培养出7位能独立实施复杂肝包虫手术的外科医生,手术量已从每年20余例提升到4500例,累计治疗各种复杂包虫病人2000多例以上。

手术治疗的是个体,群众防病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和州医院同事每年多次顶风冒雪、前往高原,深入甘孜的多个县、乡,走进学校、走进群众家中,用藏族群众喜欢的短视频、歌曲等宣传防病知识及筛查病人。

    数次往返高原,无暇驻足欣赏美丽的风光。数次星夜回成都为了第二天的门诊和手术。一切都是盼望藏区群众不再受包虫病的困扰,不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