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让文学在脱贫攻坚中绽放

日期:2020-10-17 来源: 社扶处
分享到:

作家龙志明

我叫龙志明,是四川省作协电力分会副主席,现挂职凉山州扶贫开发局副局长。2018年,在国网凉山公司担任过党委书记,对凉山感情深厚的我向省委组织部和省电力公司党委提出,辞去公司部门主任职务,到一线去扶贫,在扶贫中创作。

两年来,我在喜德阿吼村蹲过点,爬过悬崖村的天梯、趟过甘洛的泥石流、遭遇过木里的暴风雪……扶贫的日子里,我每天都被感动着,为我们这片热土,为我们这个时代。

一、扔贫穷,致敬勤劳人民

喜德县阿吼村是一个彝族贫困村,更是一个光棍村。用村里人的话是“大火烧竹林——一片光棍。”惈惈是阿吼村的村花,打小和自己的表哥订了娃娃亲,收的彩礼也给弟弟订亲用完。在她后来的打工中,知道了不能近亲结婚,于是返回家乡,坚决退婚。可三倍——高达28万的违约金让家里连最疼爱她的父母都反对,母亲还以死相逼。得知情况,驻村干部轮番上阵,第一书记十多次上门做工作,还将惈惈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现在惈惈不但找到了真爱,而且成为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公路通了,动力电来了,自来水安全了,贫困户都住上了洋房。近五年,大山里飞来了20只“金凤凰”,阿吼村终于扔掉了贫困村和“光棍”村的帽子。

其实何止阿吼村,我在木里“麻风村”,昭觉“悬崖村”等地,都见到过众多像惈惈一样勤劳勇敢的老百姓,当脱贫帮扶的春风吹到他们的家乡,在经历选择和彷徨后,他们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推动这项伟大的民心工程创造奇迹。

二、扛责任,致敬扶贫干部

脱贫攻坚,最考验的是冲在一线的扶贫人。

王永贵是凉山州扶贫开发局的局长,基层干部给他取了个绰号“铁人”。“几户人家一座山,两只脚板爬一天。山高路远冰雪地,扶贫一日过四季。”这是凉山扶贫的真实写照。五年,他的足迹走遍了凉山800多个贫困村,累计行程超过25万公里,记满了15本厚厚的工作笔记。他第一次进“悬崖村”,贫困户阿火牛牛家的狗追着他咬。现在,老远就迎着他跑。一次,王永贵行至途中,一块排球大小的石头击中他的坐骑,前挡风玻璃瞬间被击穿,巨大的冲击力将司机砸伤,越野车险些坠入万丈悬崖。五年,他常坐的越野车前挡风玻璃就换了三次。

像王永贵这样的扶贫干部数以万计,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解、他们抛家别子的坚守、他们舍身忘死的牺牲。正是有了他们,我们党的扶贫政策才得以落实到最后“最后一公里”,结出丰硕的成果。

三、看希望,致敬伟大时代

张大海是国家电网派驻盐源县塘泥湾村的第一书记,就在今年春节前,他还信心满满对我说:今年我们村15个孩子参加高考,保守估计14个孩子能考上大学!

可没想到,一场疫情突如其来,学生不能复课。张大海在村里一走访发现坏了:那些原本应该在家备考的孩子,大多被父母撵出去天天干农活,复习时间少、效果差。往年效果不错的培训班又不能办,这怎么了得?于是村党支部研究决定,在加强线上辅导和线下管理的同时,增加疫情期间的检查考核。几番走访说服和“保考到户”的党员们每天督促到位,硬是让村里所有参加高考学生的家庭,都拿出行动支持孩子们全力迎考。

现在,向大家报告:塘泥湾村今年这15个孩子,全部考上大学。自张大海担任塘泥湾村第一书记五年来,全村已经有76个孩子考上大学。他们,是彝乡未来真正的希望。

两年里,我把所有的感动化为动力,撰写出版了长篇小说《噶莫阿妞》等几十万字的作品。真实反映了总书记关心的问题怎么得到落实,比如:我们的党组织是如何带领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是如何防止他们返贫的?是如何提升文明程度的?省作协阿来主席在《噶莫阿妞》的序中说:作者通过凝视、审察和思辨,把文学的精神植入作品血脉,不亚于一本脱贫攻坚的教科书。

我只是做了我该做和想做的事。正如张大海所说,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都是赶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