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图说·足迹】如今的三河村“瓦吉瓦”

日期:2022-06-25 来源: 四川新闻网
分享到: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凉山6月25日讯(记者 余开洋 摄影报道)地处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四川省民族类别、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曾是全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着坡急沟深的盘山公路,往返4个多小时,深入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和解放乡火普村看望贫困群众。如今,四年多过去了,那里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西昌市出发,翻越云雾缭绕的山头,一路向东出行驶约70公里,进入007乡道,便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行至村口,眼前是一排排簇新的建筑。村口一户人家,院外放置了各类健身器材,院内挂满了金灿灿的玉米,这里正是彝族汉子吉好也求的新家。


三河村新貌

  三河村,因所处三河汇聚地而名。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四年多过去了,吉好也求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难掩激动。

  搬新居

  2019年2月,吉好也求一家和三河村村民一起正式告别土坯房,搬进了新家。村民们纷纷跳起欢快的舞蹈,庆祝乔迁之喜。

  在海拔2500米的梁上山,从三河村旧址到新寨,路程不足3公里,驱车不过5分钟,村民却感慨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在旧址,举目都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在新寨,新房颇具彝族传统民居特色,统一配备了床、沙发、电视柜等家具,另外还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和储物室。


吉好也求新居

  看着漂亮的新房子,吉好也求感叹到:“这都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啊!”

  变化不仅仅是在三河村,过去五年,凉山105.2万贫困人口、2072个贫困村、1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0633元,是2016年的3.5倍,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468个,35.3万人住进安全新居。


三河村改造后的民宿

  兴产业

  住上新房子,只是第一步,更要想法子鼓励大家发展新产业,才能更好地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在三河村彝家新居不远处,便是新投产的西门塔尔牛养殖场。这个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场,2022年将实现200头西门塔尔牛养殖规模,帮助3人稳定就业、200余人灵活就业,为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以上。


三河村牛产业

  三河村党支部副书记、致富带头人洛古有格告诉记者,更令他期待的是,村子将要大力发展文旅产业。2020年,三河村入选四川省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其旧村址也被增补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盘活这些旅游资源,三河村修了两条路,一条与火普村相连,一条与三河村旧址相连。

  “种植业、养殖业和文旅业将是三河村未来的主导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好。” 洛古有格相信,以后老百姓的腰包会越来越鼓。

  2021年,三河村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367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40818元。

  重教育

  “你看看,这些都是孩子们获得的奖状,我们看着也高兴。”在吉好也求的新家中,贴满了孩子们的各种奖状。如今,吉好也求的孩子们都在外地读书。


教学楼

  从三河村考上大学、又回到村里当上党支部副书记的洛古有格告诉记者:“如今,一切都在变,最关键的是老百姓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他们都知道,没有文化走不出大山。”

  截至目前,三河村共有20人考上中专,24人考上大学。

  新时代,新征程,如今的三河村处处万象更新。在这里,村民们有两句话经常讲:“精准扶贫‘瓦吉瓦’(彝语:好得很)!”“共产党‘卡莎莎’(彝语: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