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决战贫困 共奔小康 ——“十三五”的内江答卷(一)

日期:2020-12-23 来源: 内江市扶贫开发局
分享到:

对内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安全科科长郑人弋来说,过去五年是意义非凡的五年。

从机关干部到“第一书记”,郑人弋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五年里,他以村为家,带着威远县山王镇坭河村打响脱贫攻坚战。曾经见面不给好脸色的村民,如今见到他全是笑脸。他说:“现在村里的路好了,天然气、自来水通了,产业兴旺了,群众生活方便了。”

对隆昌市界市镇桂花村村民何辉彬来说,过去五年是改变命运的五年。

从不受待见的“懒汉”到“农村家庭能人”,何辉彬身上的“标签”发生了变化。五年里,他从贫困户到“脱贫光荣户”再到致富带头人,还成立了村里第一家养羊专业合作社。他说:“小康了,才真正尝到生活的甜头!”

郑人弋和何辉彬的脱贫故事,是内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缩影,也是内江“十三五”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生动实践。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十三五”期间,内江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凝心聚力、不胜不休,探索丘陵地区“插花”式贫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新机制,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高质量交出脱贫攻坚的内江答卷。

这是内江减贫史上光辉的五年:2019年底实现建档立卡21.78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6.9%下降为零,提前完成“十三五”脱贫目标。2017年、2018年、2019年,内江连续三年获评脱贫攻坚先进市(州),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列入综合评价好的市(州)。

这是决战决胜的五年:53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甜城儿女携手战贫困奔小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佳话写传奇。

暖心:“两不愁三保障”有力

暖心,写在“两不愁三保障”的实践课堂里。

在市中区全安镇花洞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村民段利君摆脱了贫困,搬进了新家,过上了新生活。

“以前住的石头房子裂了很大的缝,现在住上了好房子,还买起了新家具家电,不愁吃、不愁穿,娃儿读书、家人看病都有着落,日子越过越好,心头暖和得很呢!”段利君说。

近年来,内江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35亿元、行业扶贫资金54.14亿元,聚焦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重点扶贫专项,累计改造危房23982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815户、13048人。

“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内江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暖心,还写在不断发展壮大的村集体经济里。

东兴区椑木镇四方碑村村民周能勇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已经连续三次拿到村集体经济分红。最近一次分红是今年7月。周能勇和大伙都期盼着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好:“跟着村上努力干,再也不当贫困户了!”

近年来,内江市加快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创新扶贫资金多元投入机制,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占比不断提高,转移性收入占比不断下降,收入结构更加优化、增收致富更可持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2403.49元增加到2019年的7797.23元。

信心:感恩奋进教育有能

信心,挂在村民的幸福笑脸上。

隆昌市界市镇桂花村何辉彬从“懒汉”蜕变成“致富明星”。

他曾是桂花村有名的深度贫困户,年老体弱、无所事事,经常饱一顿、饿一顿,其妻子几年前也离他而去。经市税务局帮扶干部多次上门劝说,他终于重塑信心,决定尝试养羊。

在税务局干部帮扶下,何辉彬变身“养羊能手”,年收入超过3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明星”,还以此成立了桂花村第一个专业合作社——“彬彬养羊专业合作社”,带动其他贫困群众共同致富。

“现在党的政策好,帮扶干部又尽心,只要人勤快,就不可能穷。”在村里举办的“道德讲堂”上,何辉彬当着众多村民的面,讲出亲身经历时,在场所有人都为他的转变鼓掌。

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十三五”期间,内江坚持扶志与扶贫相结合,大力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深入开展“践行十爱·德耀甜城”“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活动,增强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信心,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实现了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一张张笑脸印证着脱贫攻坚给内江农村群众带来的深刻改变。

决心:“农村家庭能人”有方

决心,聚在“农村家庭能人”奋斗的汗水中。

作为全市第一批“农村家庭能人”培养对象,东兴区高梁镇杨岭村党支部书记邓利军带头发展生态荷花观光园“荷花谷”,成立丰产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乡村旅游合作社,让昔日的“穷村”变成了今日的“富村”。

邓利军说:“只有当好村里的带头人,带动村民过上好日子,我才算得上村里这个大家庭的‘家庭能人’。”

资中县孟塘镇凉水村村民刘军自主创业发展养殖种植,积极参与村级治理工作,成为村里“农村家庭能人”典型代表。刘军说:“我们不仅要用勤劳双手改变生活,也要用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感染身边人,村里发展才有希望。”

不同的“农村家庭能人”,共同挺起农家“顶梁柱”。

近年来,内江把农村家庭作为脱贫攻坚的最小单元,采取组建帮带队伍、开办农民夜校、建设实训基地等方式,大力培养“挣得到钱、当得好家、待得来人、走得正路”的“农村家庭能人”。

“十三五”期间,依托“农民夜校”和实训基地,内江培养了“农村家庭能人”76.69万人,使他们成为全市农村家庭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心骨”,基本实现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家庭全覆盖。

悉心:帮扶力量有为

悉心,藏在帮扶力量的合力中。

20158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安全科科长郑人弋被选派到威远县山王镇坭河村担任“第一书记”。五年过去了,在他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兴旺起来,全村焕然一新。

在全市脱贫攻坚战场上,活跃着一大批像郑人弋这样的帮扶干部。

他们以农村为家、与农民作伴,百倍用心、千倍用力,输理念、招项目、引资金,因地制宜探索扶贫路径,改善基础、发展产业、服务群众、建强组织、倡导新风,较好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民群众的出行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和住危房等问题,他们也由贫困村里的“新面孔”渐渐成了乡亲们信任的“自己人”。

2018年起,内江开始实施“311”干部帮扶基层行动,选派3000余名干部到农村,掀起了帮扶高潮,推动各项扶贫措施在村里落实落地,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点燃贫困群众的脱贫梦。

“十三五”期间,我市各方面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程度空前。在各级帮扶力量的助力下,内江深入实施“六网会战”,新(改)建贫困村卫生室301个、文化室301个,新(改)建通村公路、便民公路929.67公里,95个贫困村建成“美丽内江·宜居乡村”达标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产业6.39万亩。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今,在希望的田野,内江积蓄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动能。

展望“十四五”,内江正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全面胜利,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贡献内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