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问“道”和盛:花木底色绘就多彩振兴

日期:2022-11-23 来源: 四川农村日报
分享到:


仙境花园自然营地,花艺师制作微盆景。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乡村“镇”兴谋新篇
开栏的话
  党的二十大绘就了宏伟蓝图、吹响了前进号角。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正在全省各地涌动,全省上下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即日起,四川农村日报启动“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乡村‘镇’兴谋新篇”系列报道,深入基层,聚焦乡镇村社新探索新作为,挖掘一线故事,展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奋斗足迹。
  小雪已至,成都市温江区金马河畔层林尽染。11月22日,沿着金马河畔的北林绿道环线,记者走进了温江传统的花木小镇——和盛镇,这里坐拥3.7万亩花木,鼎盛时全镇花木产值接近20亿元,在整个产业中占比高达97%。如今,花木行业面临着不小挑战,全镇苗木种植面积变化不大,产值只有4.2亿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好和盛镇的振兴之路?“农人们正以花木为底色,多方探索寻发展新路。我们相信,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和盛的‘三农’发展将再上新台阶。”谈及未来,与记者同行的和盛镇副镇长黄远充满了信心。
  花木林间寻新路
   在洪根家庭农场,一株株乌桕树已披上缤纷的秋装,彩叶纷飞的花木下,一垄垄稻草覆盖得严严实实。农场主高洪根小心翼翼地揭起铺在地上的稻草,红褐色的泥土上,已布满了白色菌丝——这是他上个月套种的大球盖菇,按这个长势,3个月就能出菇,可以采到第二年4月底。
  高洪根主营林木,其农场每年林木销售额在700万元以上,但自2016年以来,这位每年经营着“几百万生意”的花木园艺老板,却迷上了种蘑菇。“在镇政府推荐下,我们与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的食用菌专家搭上了线,开始在林间套种食用菌,这也是为温江区400多名农业职业经理人转型探路。”高洪根说。
  在成都万家欣花卉有限公司和盛镇兰亭社区盆栽花卉种植基地,大灰藓、短绒藓等品种在工人们的精心栽培下,绿意盎然。
  “我们栽培了10多个类型的苔藓。”公司负责人谢双俊从事盆花栽培4年多时间,两年前开始在花木基地种苔藓:“同样一块地,多收一季苔藓,且苔藓在营收中占比越来越大。”一平方米苔藓能产生多少价值?谢双俊给出的答案是:每平方米100元以上,基地每季种植苔藓近 1000平方米,生长周期4-5个月,同样一块地,每季能多产生10万元效益。
  花木产业要转型升级,在良好的资源本底上提升附加值,是个不错的路子。为此,和盛镇首先把目光瞄向乔木,目前通过招引各类优质项目,已发展林下经济136亩。
  稻鱼共养尝甜头
  记者而后来到李义村,这个主营花木的小村子,去年腾退了70多亩低效林木,用以种植水稻,今年稻田里还放养了鱼虾。
  “腾退前,这70亩地处于撂荒状态。”村党委书记邱奎云就是一名花木经营者,他告诉记者,考虑到村民过去以花木产业为主,对水稻种植有些生疏,李义村依托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统一流转、清理杂草,又请来工人栽下了秧苗,稻田里喂养鱼虾,成了游客们游览的景点。
  邱奎云介绍,今年每亩产稻谷700斤左右,从直接收支成本看,除去人工投入和田型调整,还没达到盈利,但种水稻不能单看收支账:低效林木变为了“粮田”,充实了“粮仓”,也带来了人气,可以尝试通过农旅融合增收。
  正因为游客的增多,村民们发现了不少商机。“过去家家户户几乎都种植花木。这两年观光农业兴起,餐饮垂钓、盆景交易也逐渐多起来,现在综合效益更高。”李义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负责人郭成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和盛镇正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脚踏实地多种粮、种好粮,“我们要坚持在农业上发力,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速推动辖区东宫寺 1380 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种植水稻,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黄远说。刘佳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