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平昌县:发展乡村旅游 美了村庄 富了百姓

日期:2023-02-28 来源: 川观新闻
分享到:

2月27日,走进三十二梁镇龙尾村,青瓦白墙的洋房鳞次栉比、宽阔平坦的道路蜿蜒延伸、功能齐全的活动广场干净整洁……一幅风景怡人、和谐幸福的生态新村画面映入眼帘。

“以前我们这个村穷得很,村里全是泥巴路,垃圾脏水到处是,糟糕得很。”回忆起曾经的龙尾村,80多岁的孙家友老人深有体会。

如今龙尾村的美丽蝶变还得益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平昌县立足“平安昌盛地,山水生态城”主题,以争创天府旅游名县为目标,坚持把乡村旅游产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助力脱贫奔康、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逐步构建起以“两山两镇四片区”为主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不仅扮靓了乡村,还富裕了百姓,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改善乡村环境

美了村庄

仲春二月,漫步在板庙镇大石社区的村头巷尾,绿树掩映,鲜花绽放,五彩斑斓的欧式建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我们村通过旧村改造,变美了,在这么美的村子里生活很幸福。”60多岁村民仁昇义说,儿女多次让去城里居住,自己都婉言拒绝。“这里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空气清新,是养老的好地方。”

“要想发展乡村旅游,改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庄环境必是关键一步。”大石社区村党支部书记王万平说,为美化环境,招引游客,大石社区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实施乡村“四网”(路、水、电、通讯)提升行动,着力夯实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全力整治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大力实施白加黑和绿化工程,切实提升村容村貌,使美丽乡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据统计,自新村建设启动以来,大石社区共建成乡村道路40 公里、新建供水工程35处、改建无公害卫生厕所86户,并建设了农家书屋、卫生室、村史馆、文化广场、停车场等,大大提高了旅游接待水平。

美丽新村建设,不仅面子要好看,里子也要厚实才行。在龙尾村,为提高文明程度,还着力打造以“乡情乡思乡愁”为主线的乡贤馆,充分展示全县和龙尾本地乡贤风采;利用蔡家大院闲置农房,建成川东北首家以巴山农耕文化为主题的陈列馆,展示了灿烂的巴山农耕文明,并通过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破除陈规陋习,涵养了乡风文明。

“美丽新村建设为我们在此地发展旅游康养产业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四川省平昌县茂祥泓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段思成介绍,以龙尾村为核心的三十二梁景区属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村居环境舒适,人文风情淳朴,是宜居宜游的好地方,2018年公司在此开发旅游康养项目,修建的20多套“乡村小别墅”如今被销售一空。

近年来,平昌县在强化项目推动、做实品牌创建、加强旅游营销、加强文化创意、推进文化事业等方面持续发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品质迈上新台阶。通过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平昌县新建乡村道路2750公里、景区车行道和游步道220公里,形成了“外畅内达、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同时,大力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游客中心及咨询点28个、旅游集散中心3个,设置旅游标志标牌4000余块,新(改)建厕所100多座,有力提升了平昌文旅新形象。

“平昌县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扎实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平昌县文广旅局局长向东介绍,平昌县坚持把村庄当景点打造,把道路当旅游走廊打造,围绕县域三条旅游集聚带,以民俗文化为内核、以巴山新居为节点、以生态体验农业为纽带,成功打造出8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及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刘伯坚纪念馆等“国字号”旅游品牌14个,建成省级研学实践教学基地3个,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6个,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并成功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国家级特色小镇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3个、省级传统村落39个,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1个、市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1个、县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2个,市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社区)8个,县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社区)28个,有效地提升了村庄面貌,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丰富旅游业态

富了百姓

“这农家味地道,好安逸。”2月27日中午,几名来自南充的游客围坐在驷马水乡的福喜渔家农家乐饭桌旁发出赞叹。

“我家的农家乐一年纯收入50万没有问题。”说起乡村旅游带来的实惠,福喜渔家农家乐老板万敏开心不已。

2013年,当驷马水乡旅游景区建成后,在外务工的当先村村民万敏夫妇毅然回乡创业,投资20万元,利用家里的住房开起了饭馆,专做柴火饭和农家菜,生意十分火爆,尝到甜头后,万敏生意越做越大,还开了分店,建起了民宿,同时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办了10多家农家乐,并和村委一起开办旅游公司,经营水上游乐项目和儿童乐园,发动村民以入股分红的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地促进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真还想不到,我们这些村民还能够吃上‘旅游饭’。” 当先村村民王英说,由于建景区,土地被征收,政府帮助买了养老保险,于是在村子里经营一家副食店,生意很好,再加上旅游公司的分红,一年能收入三万多元。“再也不想以前干农活又辛苦收入又少,现在一家人日子过得很滋润。”

大石社区村民仁昇科、吕有志等,他们在自家门口经营儿童玩具、卖凉粉、烧烤,生意还很不错。“今年春节期间,我仅卖凉粉一项生意就挣了一万多元。”吕有志开心地说。

因乡村旅游而致富的,远不止这些村民。近年来,平昌县秉持利益联结富民众机制,不断丰富“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业态,有效带动农户融入旅游产业、分享旅游红利,实现了在景区景点就近务工、在旅游合作社入股分红、在家门口卖农特产品。

据统计,在3条乡村旅游集聚带上,全县共发展乡村酒店、巴山民宿、农家乐400余家,涉旅协会联盟组织36家,建成特色商品购物店100余家,辐射带动了全县90多个村23万余人就业,3万余脱贫户人口吃上了旅游饭。近三年,年均接待游客7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4亿元,乡村旅游产业正成长为该县夯实底部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李晓庆 杨超 许志平 巴中观察 谭裕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