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透过三个切片,读懂晏家坝村

日期:2023-02-03 来源: 四川农村日报
分享到:

深入村镇探寻乡村振兴破题之“钥”

修复的三崇堂是该村代表性文化建筑,改造中深入挖掘崇礼、崇信、崇文的“三崇”文化。 罗敏 摄


查玉春介绍剪纸里四位老人是以下图为原型。 邓嗣华


在新修建的乡村公共空间,四位老太太并排而坐。 受访者供图

乡村振兴一线行
  【写在前面的话】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春伊始,开局争先,乡村振兴这盘棋如何下?四川农村日报为此启动《开局·乡村振兴一线行》,深入村镇一线,观察乡村新变化,触摸振兴新脉动,调研基层新探索,总结发展新经验,倾听新年新谋划。
  第一站,我们走进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以此开启新一年的一线调研观察,探寻乡村振兴的破题之“钥”,为全省乡村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意义。
  1月30日,迎着朝阳从成都出发,记者一行驱车90多公里来到晏家坝村。薄雾散去,一座风光旖旎的田园村落呈现在记者眼前。
  作为川中丘陵一个普通的村落,无特色曾是晏家坝村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上的痛点。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在深入采访中,我们试图透过三个切片三个故事,也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层面,观察晏家坝村乡村之变背后的振兴“秘诀”。
切片一
20年里迈了三大步
20亩地里寻路再出发
讲述人:查玉春
关键词:乡村振兴 集体经济 未来 希望
  晏家坝村四周青山环抱,沱江、花溪河从村边川流而过,为雾里水乡、果园迷宫、共享菜园等“田园+”新业态提供着源源不断地滋养。
  暖阳之下,晏家坝村党总支书记查玉春站在村里20亩共享微田园旁,感慨良多:这是村集体经济更有力的支撑点。
  查玉春在晏家坝村当了20多年书记,把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村,发展成了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文明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800元增长到了27000多元,她也先后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回顾村里这20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干脆率直的查玉春说得更多的是成绩之外还有遗憾。
  2001 年,查玉春回到晏家坝村当书记,村上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要改变现状,必须先把路修好”,查玉春带着村民们首先啃下这块“硬骨头”,2007年建成了资阳市首条村级道路。近年来,晏家坝村抓住成资同城化、村镇改革等契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如今的晏家坝村,村头村尾紧邻高速公路出口,村内公路四通八达。
  路通了,如果没有产业,乡村还是“空心”。为此,晏家坝村先后引进了20多家农业公司和业主单位,发展起水果、蔬菜、苗木、养殖业及农旅融合等产业。如今,村里3000余亩果蔬种植区全部安装高效节水滴灌设备,村上种的萝卜卖到了全国各地。
  走好了前两步,第三步应声落地。2019年开始,晏家坝村引进乡创理念,实施整体乡村公园社区打造,通过宅基地改革试点,采取“闲置房屋+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村集体经济组织+平台公司+工商资本+农户”等多种模式,盘活100余户116宗地。村中闲置老屋不仅外观焕然一新,更植入丰富业态,让乡村焕发新生机。
  然而,很明显查玉春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
  从北京回来后,查玉春就没闲过,她忙着给乡亲们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多的是着眼于未来,提到最多的词是“希望”“信心”和“决心”。
  “产业多业态是发展起来了,但村民主要还是靠租金收入,村集体经济还是缺乏自身产业支撑。”查玉春很明白,这是心中的遗憾,所以,她对20亩共享微田园特别看重。  
  所以,她对20亩共享微田园特别看重。
  “别小看这块地,去年为村集体增收十多万元呢。”查玉春介绍,这片20亩地整理出来后,通过合作社入股成为集体经济的一部分,田地划分为一块块,通过认领,成了幼儿园班级、市民朋友进行科普实践、农事体验的基地,走出了“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20亩地的产值或许有上限,但科技示范和试验作用却是无限的。”查玉春感叹,从这块地起步,晏家坝村要开启乡村振兴新探索,要实施科技兴农,打造数字农业,“接下来,要积极争取项目落地,早日建成智慧大田。”
  查玉春表示,下一步晏家坝村将继续围绕盘活乡村资源,培育更多的集体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带领晏家坝村真正成为田野里的“诗和远方”。
切片二
乡创为乡村找到根一处村落就是一座公园
讲述人:魏向阳
关键词:乡村规划文化 乡愁
  “欢迎来到乡村公园·晏家坝村!”进入晏家坝村,村口的标识醒目。一处村落,大胆而鲜明地亮明身份“我是座公园”,底气从何而来?
  我们伴着冬日和煦的阳光,从农田到庭院,踏在乡愁巷的石板路上,在巷道里穿行,接二连三“撞上”惊喜:三崇堂、乡村美术馆、农中院子、乡村电影博物馆等乡村新业态分布村内。大年初九,春节客流高峰已过,晏家坝村仍然迎来一拨拨客人,欢声笑语不断,建筑前拍照留影。外来游客徜徉其中,村民闲适地聊天晒太阳,小孩奔跑嬉闹,组成了村庄日常的动人景致。
  而今,晏家坝村乡愁野趣、灰瓦白墙,古韵与现代风格交错、风光与文化交织。然而,曾经的晏家坝村也和很多普通村落一样,随意而杂乱。
  乡村规划师魏向阳是土生土长的资阳人。2019年资阳市雁江区开始对晏家坝村实施项目改造,三加二乡创联盟操盘,他在其中负责总体规划。改造任务艰巨,挑战不小,2019年冬季两个多月时间里,魏向阳和三加二乡创联盟团队负责人牟俊辉等人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巷道,为公园社区的打造实地摸底调研。
  风貌的打造建立在对本村资源资产现状的梳理和整合上。调查走访中,他们梳理出,晏家坝村有明清古宅4处,古井5处,还有古渡古码头、名木古树。村内90%以上住房都是院落小洋楼,有空置院落近80余处,还有闲置宅基地40处,当地建筑风貌较为统一,但地域性特色并不突出。
  经过村委班子与村民反复沟通达成协议后,以100多宗闲置宅基地和农房为本底拉开了改造大幕。
  在顶层研究性策划总体框架下,首要是对村庄形态进行改造。建筑是当地民俗文化的具象体现,不盲目拆老建新、无中生有,保持建筑的在地性是晏家坝村改造始终坚持的。
  “只有融入了本土特色,同时契合现代生活需求,才可以让乡村的美更具有生命力。”魏向阳觉得,一间间老屋是承载乡愁的载体,是乡村的宝贵财富。
  保留原有主体、加固屋顶墙体、手工镂空雕花……经过修缮复原,村内有两百余年历史的三崇堂焕发新生机,形成由乡村规划展示馆、乡愁主题馆、乡村书馆、乡村美术馆、晏家坝农民夜校5个文化场馆组成的功能格局,构建“三巷八馆十二院二十铺”为主架的乡村公园社区。
  走进村史馆,曾经猪圈留下的断毁石柱仍保留着,从咖啡桌、屋内自由“生长”,别有一番情调。
  “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村庄巷道处处皆景。趁着天气晴好,出来取景拍片。”资阳市民王玉已是“三刷”晏家坝村。
  下午时分,旧时光花卉主题民宿老板吴德琼在园子里给各色花松土、修枝,“我们是花卉主题民宿,空了就捯饬下,让客人来了有置身花海、坐拥田园的浪漫。”今年春节,“旧时光”民宿10间客房天天满房,“初六那天,单是围炉煮茶这一项,就接待了34桌客人。”这让吴德琼干劲十足,她觉得村民都可参与,整村形成民宿聚落,才能壮大产业经济体量。
  吴德琼的感触,发展态势已经显现。目前,晏家坝村乡村公园社区里引进业主50多家,导入了不少新型业态,民宿、餐饮、文化体验、乡创学校等,带动村民就近就业,也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对此,魏向阳解读:“打造现代化乡村新社区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乡创培训、乡村操盘、新社区营造、乡村运营孵化等在内的一个闭环,否则是不可持续的。”
切片三
一幅剪纸的故事四张笑脸背后的幸福生活
讲述人:封小霖
关键词:村民 笑脸幸福生活
  在晏家坝村的朴庐艺术空间,春节期间举行了一场以“在希望的田野上”为名的民间剪纸艺术藏品展,其中有一幅剪纸作品吸引游客纷纷驻足。
  这幅剪纸作品,内容是四位开 怀大笑的老太太,它之 ,查 解释,是因为这是来源于对村民生活及时抓拍的场景:在新修建的乡村公共空间,四位老太太并排而坐,笑颜活灵活现。
  这幅剪纸作品出自资深媒体人、乡村工作者封小霖之手。而说起其创作原型,就不得不提 2020 年 10 月 1日这天。
  晏 历近 10 个 月 打 造 ,雏 形 初现。当天,魏向阳忙完当天的工作走在村里,看见游客咨询服务厅外的石凳上,四名本村老人咧嘴乐呵的闲适 场 景 ,他 一 下 被 吸 引 住了,马上掏出手机定格下了这一幕。
  2022 年初秋,封小霖受魏 向 阳 之 邀 ,来 到 晏 家 坝村。翻看晏家坝村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文稿,结尾落墨处便是这张村民开怀大笑的照片。照片里村民发自内心的笑容,深深打动了封小霖。于是,就有了这幅剪纸作品,以及这场在乡村举办的剪纸艺术藏品展。一幅幅富有寓意、技艺精湛的剪纸作品,唤起村民心中对于传统中国年的记忆。
  村民生活幸福,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从曾经的全镇落后村,变成宜居宜业、游客争相探访的乡村公园,晏家坝村蝶变的直接受益,便体现在村民的表情里。
  照 ——70 多岁的陈素兰,子女常年在外务工。如今她将闲置的老宅交予村集体统一打造为老茶馆,增加收入不说,踏出家门就在公园,让老人感到幸福满满。
  不止封小霖,一批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文化人士、乡村工作者不约而同将工作室搬进晏家坝村、艺术作品放到乡村来,成为这里的新居民。
  他们打造文化院落和创客服务站、围庐等公益项目,开展社区文化交流活动。修复的三崇堂是该村代表性文化建筑,改造中深入挖掘崇礼、崇信、崇文的“三崇”文化。文化和艺术的融入,潜移默化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
  春节期间,川剧表演、民俗展演、篝火联欢等等一系列 78 岁的本村村民卓炳芳脸上总是挂着笑意,跨过家门槛步入庭院,一场场热闹的春 节 联 欢 活 动 相 继 上 演 。她所在的古朴院落名为“农中院”,改造中搭建起的资阳川剧戏台,成为群众看川剧、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场地。
  一边品着盖碗茶,一边欣赏台上的节目,春节里,新老村民、游人其乐融融,在欢笑和祝福声中彼此间传递温暖的情感。
  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信号更加鲜明。查玉春整个大年也没闲下来,对接资源,引进项目,筹划起新一年的发展。“以前多是埋头干,现在不仅要苦干还要抬头看看,乡村振兴需聚力,要长远规划。”她说,晏家坝要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升,让乡村公园有乡村的味道,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城市人乡愁回归的花园。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延林 邓嗣华 郑庆红 罗敏 周颖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