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巴中市消费帮扶提质效 助农增收促振兴

日期:2023-03-23 来源: 政策法规处
分享到:

巴中市把消费帮扶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增效、产品增收的重要抓手,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着力在品牌兴农、销售惠农、机制助农上精准发力,进一步促进“巴中产”农特产品高质量发展,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三化同步”突出特色,释放品牌效应。一是体系化共建品牌。充分挖掘优势资源,突出绿色、有机、富硒等特点,做强做优“巴食巴适”“巴中云顶”两个区域公用品牌,实施“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牌共建战略,构建形成以公用品牌为支撑,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农特产品品牌体系,全市现有公用品牌授权标识产品1600余个。二是规范化推广使用。建立农办统筹、多部门参与的“天府乡村”公益商标使用管理机制,积极引导合规企业申报使用公益商标。同时,严把资格审核关,定期开展用标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借助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企业信用信息等平台加强用标主体监管,着力维护品牌形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天府乡村”用标企业198家、用标产品496个。三是系统化宣传增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在省、市主流媒体和新媒体重要时段、节点播放产品宣传片和广告,线下举办或参加西博会、“天府乡村”公益品牌产品年货大集、农产品展销会、产品推介会等,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特色、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提高“巴中产”农特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力齐聚”拓宽渠道,扩大市场效应。一是产销对接发力。组织开展农特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景区、进军营、进企业、进商超“七进”活动,实行各级预算单位“832”平台按不低于10%的比例定额采购,全市1371个采购交易账号全部激活使用。同步依托天猫、京东、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网等电商平台和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采取网店销售、直播带货等方式,助销农产品2.92亿元。二是协作帮扶借力。借助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平台,引导4个县(区)在协作地或帮扶地开设农产品消费专馆专区专柜,展销巴中农特产品200余种,推动“巴食巴适”品牌产品入驻浙江政采云、四川乡村振兴馆、金农好好、义乌“百县万品”等平台,加大线上与线下产销对接、推介和采购力度,累计销售农特产品3.15亿元,助推巴中同类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0%以上。三是社会参与助力。充分发动行业商(协)会、民企、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参与消费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以省、市示范点建设引领带动699家企业与501个村结对,开展产业、人才、消费等帮扶,累计销售产品1.26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商超推行“积分换购”“满赠满减”活动,依托避暑节、溶洞节、夜游季等活动,持续扩大本地农特产品影响力。

“三制协同”融合推进,强化保障效应。一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市、县两级发改、乡村振兴、商务、农业农村等8部门同步建立农产品消费帮扶协调机制,各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专门落实一名部门同志为联络员,统筹推进消费帮扶工作、完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实行“一月一调度”,扎实推动落地落实。二是健全预警处置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农产品产销情况监测,结合线下集中排查,全面掌握农产品生产和市场供应情况,对产业覆盖面广、生产规模较大、与群众紧密相关且可能滞销的农产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健全党政、企事业、民营、金融、医疗等行业单位消纳农产品机制,就地就近解决滞销问题。2022年底,全市累计销售因疫滞销农产品162.2吨销售额2864.5万元。三是落实激励引导机制。强化消费帮扶政策激励,实行“资金安排+项目布局+表彰表扬”相结合,对积极参与农产品消费帮扶且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采取适当方式给予倾斜支持,同步将农产品消费纳入各级各部门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东西部协作和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内容,以考核“指挥棒”推动消费帮扶“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