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乡村振兴,人民遂宁

日期:2022-01-18 来源: 人民网-四川频道
分享到:


遂宁市大英县玉峰镇的斗笠村,把斗笠打造成了乡村振兴的形象符号。他们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把企业、村民、村集体三种力量联合起来,努力走向乡村振兴。

斗笠村村民装运蔬菜。人民网 刘海天摄

村民过去从事传统农业,种水稻、玉米、油菜等,经济收入有限。现在他们主要进行果菜种植,儿菜等蔬菜远销到上海、广东,李子树也已经开始挂果。将来,他们要着力打造文旅康养产业,让这里成为城里人的诗和远方、浪漫者的山水田园。

这个合作社的名字叫大英县玉鑫丽景产联式专业合作社,名字很响亮,含义也深刻。玉是玉峰镇,鑫不但有多金的意思,还包含着头戴斗笠的形象,丽字和笠字谐音。而金和玉连起来,就代表了斗笠村进行乡村振兴的美好前程。

陈永康是合作社里企业一方的代表,负责着合作社的重要工作。土地流转之后,村民们只需按照订单进行种植,从种子服务到产品销售全不用管。除了按照30%的比例进行利润分红,合作社的村民们还可以有一份稳定可靠的务工收入。村集体占股的比例较小,却取得了坚实的发展,股份从开始时的一成增持到如今的二成。“集体经济发展得越好,村民的组织动员就越容易,乡村振兴的希望就越大。”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周义双表示。


斗笠村适合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人民网 刘海天摄

“李子树种下去,要几年才能进入丰果期,这段时间我们就在树下种菜。以后不好种菜了,就在树下养鸡。发展林下经济、立体经济、绿色经济。”川投水务集团大英公司派来帮扶斗笠村的干部周义双说。周义双是川投水务集团大英公司派来帮扶斗笠村的干部,看上去又黑又瘦。相比于每两年轮换一次的扶贫干部来说,在这里已经工作7年的周义双,算是“四朝元老”了。他不但没有疲惫还越干越起劲,决定退休后也要经常在这里帮扶。“我愿意用我的黑,洗去斗笠村的一穷二白;我愿意用我的瘦,换来老百姓碗里有肉。”这位文化深厚的干部,用诗意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产业为根,文化铸魂,乡旅兴村。”这不只是周义双的理念,也是陈永康的认识,还是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看法。陈永康表示,村里不但重视产业发展,也重视文化建设,成立了腰鼓队等文艺组织。他还准备在合作社建个文艺馆,让大家唱唱歌什么的。“想发展文旅,首先要提高村民素质,否则游客来了怎么行?”陈永康和周义双想到一起了,都觉得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

周义双是个文化人,作书画、写歌词、对对联,什么都行。他盘点村里的文化资源,东汉墓崖、宋代盐井、清代传说……都以各种形式保护和利用起来。村里的斗笠乡村艺术馆,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里边或者是他收集的奇石,或者是他讨来的墨宝,打造出了一个充盈着文化艺术的天地。一块石头上的图案,很像是一个人头戴斗笠的形象,这是周义双的得意收获。利用一座废旧的老屋,他们建起了村史馆,虽然藏品还有限,但是文化气质已经拿捏得很到位。


周义双走出乡村艺术馆。人民网 刘海天摄

斗笠村紧邻一个大湖,湖水是村里发展文旅的一大资源。斗笠和湖水,这种搭配很自然地就让人想到了钓鱼。此外,村里的文旅项目还计划了游船、赏花、采摘等。单独的李子花比较单调,所以社员们打算在李子树上嫁接桃花、梅花等观赏性花木,做到有花有果、有风光有产业。现在,村里已经先期种了一些桃树,一待锦绣春风,便可姹紫嫣红。

计划中的两条沿水观光栈道,已经开建了一条。一座连环拱门式长廊,也已经初现了模样。斗笠村的文旅项目,正从图纸走到现实。“大家都管这个叫彩虹门,我觉得更应该叫‘振兴之门’。”周义双说。显然,他注重的不只是建筑的外形,更在乎它的文化含义。他指着一座冷库介绍,将来准备把冷库外墙做成书画作品,让它成为斗笠村文旅品牌的一部分。

一根根香肠挂在绳子上,在空中晒着阳光,风里透出肉香。一位大妈拿着扫把,准备随时驱赶来偷食的各种馋嘴鸟儿。由于环境质量的提升,来这里栖息的白鹭等鸟类的数量越来越多,有时候就成了村民眼里“幸福的烦恼”。正是出于对这样优良环境的自信,干部群众发展文旅的意愿更高了。他们准备拿出一些闲置民房做民宿,逐渐把观光体验活动做起来。

“笠影如诗生碧野,春风着意染丹青。”就像村里艺术馆门上的对联说的一样,斗笠村有诗有画,有乡村振兴的梦想,有携手奋斗的努力,正向美好探索前行。


一面墙一个故事。人民网 刘海天摄

斗笠村有诗,棕树村有故事。棕树村位于遂宁市船山区龙凤镇,村里很多房屋的外墙上,都画着一幅画。画里边说乡村、说扶贫、说文化,都是村民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这个创意不但美化了环境,也起到了对村民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作用。其中的一座房子,叫作“红堂屋”,是对村民集中进行先进文化教育以及进行村民调解的地方。红堂屋的红,既有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喜庆含义,也有中国革命文化里的高尚含义,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文化创意。

棕树村产业比较多,200亩柑橘、100亩小龙虾……林林总总。柑橘是新发展的产业,水果目前已经开始销售。这几天正好是采摘的时节,果农们三三两两,开着车上山收果子。远远地望去,套袋的椪柑和不套袋的橘子层次分明地分布在山坡上,好像乡村振兴路上的点点灯光。


棕树村果农收工了。人民网 刘海天摄

村支书陈建走在山坡上,来到橘树旁,盘算着产业的发展。他介绍,当初选择发展柑橘,是因为这里的土地适合柑橘生长,也是因为可以找到可靠的技术力量。下一步,村里还要抽调力量,对柑橘产业进行品种改良和产业优化,让乡村振兴的成果能更早地惠及群众。

乡村振兴取得成功,人民群众顺遂安宁。这是当前美好的理想,也是明天必见的现实。斗笠村有诗,棕树村有故事,它们都演绎着中国的理想,明朝圆梦,更醉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