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资阳市乐至县创新服务“一老一小”走出乡村治理新路子

日期:2023-10-24 来源: 资阳市乡村振兴局
分享到:

近年来,资阳市乐至县在贯彻落实乡村建设行动中,秉承“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聚焦“一老一小”两大特殊群体,坚持“阵地共用、活动共办、资源共享、民生共乐”原则,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广泛开展关爱“一老一小”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把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用心用情用力织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努力实现老有颐养、小有善育的美好愿景,着力描绘和美乡村“朝夕美好”的幸福画卷。

坚持“软硬”兼施,铺就惠民“幸福路”。一是建优建好服务阵地。突出“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五有建设标准,将党群服务中心、百姓“说”事厅、乡村“少年宫”、农村金融服务站进行多功能整合建设和亲民化改造,使其更加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坚持“群众有诉求、组织有响应、落实有回音”原则,创新开设村情民意“回音壁”与“百姓说事厅”,着力解决“一老一小”急难愁盼问题600余个。二是有力有序建强志愿体系。坚持“1+6+N”工作体系,拓展延伸“一广场+两基地+三站点”文明实践服务新阵地,在便民大厅、桑都桑海景点、蚕桑文化展示馆等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11个,统筹组建“朝夕守护”等志愿服务队伍18支,招募党员干部、返乡大学生等专兼职志愿者100余名,持续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三是聚优聚合各方资源。利用好“四筹”(即县镇拨付、帮扶单位资助、社会赞助、村集体经济匹配)资金,设立“幸福基金”,建立“文明积分制”,累计开展积分兑换活动140余场,共计8.5万余人次,努力让“幸福超市”结出“文明果”,“爱心银行”开出“幸福花”;将精神激励与物资奖励挂钩,构建起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长效机制。

聚焦“一老”服务,留住最美“夕阳红”。一是理论宣讲有深度。通过“小红帽院坝会”“快板说唱”等形式,发挥村村通“大喇叭”空中辐射功能,持续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老年人防诈骗知识、道路交通安全等理论宣讲50余场次,第一时间把党的政策春风和惠民礼包传到农村老人身边。二是真情助老有温度。会同理发店、医院和社会志愿者,采取“定点定时+上门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开展血压血糖测量、康复推拿、疫苗接种、免费理发、智慧助老等便民服务4800余人次,切实让便民惠民真正走进群众“心窝”里,让老年人更好更快融入社会。三是关爱帮扶有力度。积极争取默森药业、颐和养老康复中心等社会帮扶力量,在春节、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开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学雷锋送温暖”“戏曲演出进乡村文化惠民暖人心”文艺演出等关爱帮扶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关怀慰问老人1500余人次。

关注“一小”成长,托起纯真“童年梦”。一是夯实成长之基。实施“爱的N次方”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创先开设乡村寒暑假“公益兴趣班”,手绘脸谱、传统剪纸、体育运动等活动精彩纷呈,对辖区内的留守、困境儿童提供“心理疏导、爱心陪伴、圆梦微心愿、课业辅导、帮扶慰问”等志愿服务1200余人次。二是护航成长之路。成立寒暑假“护苗”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者对河堰、水库、山坪塘等区域进行全面巡查,先后排查水域500余处,设置警示牌260余块,救生竿290根,保障了未成年人假期安全。会同网信、市场监管、关工委等部门,为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平台追回充值5000余元。三是丰富成长之魂。依托乡村“少年宫”、蚕桑文化“科普研学”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等阵地资源,创新积分存折管理模式,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我们的节日”“美丽乡村建设有我”“探寻蚕桑文化”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550余场次,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