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什邡市念好“三字诀”探索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

日期:2023-02-28 来源: 政策法规处
分享到:

2022年以来,什邡市围绕全市“一环两带三线七园十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以实施“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为重要抓手,突出“宜、美、和”,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凝心聚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积极探索一条什邡特色的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

一、突出“宜”字强规划。一是与区域优势结合。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布局的原则,找准资源结合点,将全市划分为4个镇级特色片区、27个村级特色片区,并充分考虑点线面结合及区位优势,制定“一年出亮点、两年塑精品、三年见成效”的工作计划,由集中到分散,由重点向全面,分年分片推进建设,力争到2025年,形成点线结合、连线成片、覆盖全市的美丽乡村新景象。二是与资源禀赋结合。坚持从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文化底蕴等实际出发,采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思路,划定龙门山农旅融合和沿山观光旅游带什邡半山片区、雪茄种植业发展片区、石亭江产城融合发展片区、龙门山康养旅游带蓥华片区等“四大片区”,形成“一片区一主业一特色”的发展新格局。三是与文化底蕴结合。坚持以文化为根、农业为魂,突出乡村文化特色、民风民俗等特点,保原色添新色,按照有效利用环境资源、保护村庄原始风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传承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等发展理念,打造出风格多元、特色各异、乡愁乡韵浓厚的美丽乡村,焕发乡村建设新气象。

二、突出“美”字重建设。一是在资源上聚焦。采取全面统筹、整合资金、重点投入的方式,建立项目整合机制,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集中向“美丽乡村”建设点上倾斜配置。2022年以来,整合农业、交通、水利、文化等各类涉农资金2.05亿元,硬化乡村道路22.5公里,新修渠道38.4公里,乡村文化活动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五网建设取得实质进展,乡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在建设上聚优。编制《什邡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导则》《什邡市村庄建设项目实施办法》等,使项目建设有章可循。按照自下而上申报、自上而下审核模式,采取现场PK方式,择优确定年度项目计划;优化流程,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村庄建设简易审批程序承担项目建设,缩短工期;建立项目评价体系,聚焦预期效益和群众满意度等指标,采取“拉练评比”现场会、总结汇报会等模式,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相互学习。三是在特色上聚合。立足“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特”的发展格局,有机融合“美丽乡村”建设,整合村庄改造、“五网”建设、道路建设等项目,在10个镇(街道)全面推进“美丽乡村”示范试点建设,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成功打造“泉润茄乡·五彩营盘”“耕读田园·宜居文顺”“天府花廊·浪漫樱花谷”等5个示范点,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四是在整治上聚力。争取中央预算资金2000万元和本级配套资金2600万元,实施“村庄整治”工程,不断完善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和提升。实施家园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照明亮化、环境净化、乡土文化等美丽村庄建设“六化”工程,形成“宜居宜游”的最美村落。

三、突出“和”字抓提升。一是发挥党建引领。创新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模式,着力推进“网格统一划分、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调配、信息统一采集、工作统一要求、经费统一保障”等“六个一”工作机制,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下沉到网格、治理服务聚焦到网格,切实发挥党组织带动作用,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二是深耕民俗文化。通过举办“马祖祈福游”“七夕乞巧节”“李冰诞辰纪念”“马井闹元宵”“蓥华会”等民俗节庆活动,宣传推广川剧纪大奎、李冰治水,狮灯、龙灯等民俗文化节目,推进一批传统与现代融合、自然与人文一体的以产业文化、人居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村创建,进一步赋予“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内涵。三是厚植乡风文明。不断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10余项措施要求纳入村民自治章程,形成群众认同且可操作的标准化体系;举办道德大讲堂,创新试行“积分榜”制度,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邻里互助会等,以文化浸润提升德治水平;传承家风家训,评选“和睦家庭”“最美庭院”“好儿媳”等1000余人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家庭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