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logo

乐山市峨边县坚持“三纲三法三载体”强力推进移风易俗

日期:2023-07-19 来源: 政策法规处
分享到:

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奋斗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和农民群众思想实际,找准工作载体抓手,深化文明素质教育,加强移风易俗宣传和舆论监督,发挥文艺作品敦风化俗的作用,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

一、基本情况

峨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川西南小凉山区,地处成都、攀西两大经济区交汇地带,是进出大凉山的门户、距离成都最近的彝族文化窗口,县域面积2382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91个村,总人口15.3万,其中彝族5.6万人,占36.6%,是全省2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也是典型的彝区、山区、贫困地区“三重叠加”的县。彝区经历“一步跨千年”的变革,但思想观念落后、封建迷信、薄养厚葬、高额彩礼、包办婚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依旧在这里滋生,制约着峨边人民群众的发展与进步。“千年陋习需剪断,崇尚文明不容缓”,2016年11月14日,峨边彝族自治县成立了移风易俗攻坚计划指挥部,并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探索总结出了移风易俗“三坚持三注重”(3+3)峨边经验,即坚持“三纲”统全局、“三法”破难题、“三载体”育新风,注重氛围营造、示范引领、督查考核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探索建立了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的新机制,为民族地区树立了移风易俗拔除“穷根”、自立自强奋进奔康的典型。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三纲”统全局。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开展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行动的决定》《关于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决议》《关于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行动的计划》。“三纲”发出了思想先行的动员令,吹响了紧急行动的新号角,按下了精神脱贫的快进键,一场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的移风易俗攻坚战,在全县全面打响,“三纲”已成为全县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总遵循和行动指南。县四大班子每个成员各挂联一个乡(镇)或一个村一个社区,实现了移风易俗工作全覆盖,全县上下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局面,“县上主导、部门督导、乡村落实”的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近五年来,县委召开专题常委会11次,组织召开工作部署会、推进会18次,指挥部先后召开专题研究会、推进会72次,乡村组层层召开工作部署会457次。

“文化大篷车”进村巡演

(二)坚持“三法”破难题。一是提升发展“德古”调解工作法。发挥“德古”协会作用,加强“德古”教育培训,引导“德古”积极参与彝族婚姻、赔偿等各类矛盾纠纷依法调处。二是提升发展“亲情”工作法。制定《亲情工作法“六大员”工作职责》、《亲情工作法“三话”工作》等制度。县级领导干部带头到一线开展“基层夜话”,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听民意、问民计、解民忧。三是提升发展“三议”群众工作法。凡涉及村规民约、“五星”评选等移风易俗事项,都要严格按照“三议”群众工作法流程操作,不断增强基层工作透明度。近五年来,培训德古450人次,德古调解纠纷585件,成功率达98%。

彝族“德古”调解民间纠纷

(三)坚持“三载体”育新风。一是实施思想先导、基础设施、社会治理“三大工程”,为移风易俗补齐短板。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践行文明行为。印发《争做好阿依》读本2万册;所有村全部完成村级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室、图书室、“村村响”、“户户通”、彝家新寨、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彝家新寨住房3020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767户、地质避险搬迁256户、库区移民避险解困549户,同步完成住房改造3232户;建成县乡村道340.7公里、通组连户路818.6公里、产业路154公里;强力推进“双高”治理,彝族男女结婚,聘金、礼金均控制在“红线”(7万元)以内;着力推进丧葬改革,完成4365座墓地绿化,搬迁改造平毁334座坟墓。二是开展卫生文明、勤俭创业、遵法守约“三大行动”,为移风易俗培育新风。推进健康峨边建设,发放《峨边彝族自治县人居环境文明公约》《关于曝光不卫生文明行为的通告》宣传资料10万余份;竭力制止铺张浪费,所有村全覆盖成立红白理事会,统一红白喜事标准,引导群众自觉遵守“三不三最”规定,即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不杀牛少杀猪羊,丧事最多办3天、喜事最多办2天、每桌最多300元(九菜二汤);大力开展卫生整治,清理垃圾2000余吨,配备村、组保洁员1400余人;开展“三个门口”就业技能培训,开办培训班152期,参培人员1.2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1.5亿元;建成“三河三带”3个百里产业带;打造法治峨边,引导群众遵法守约,依法办事开展法治宣传、法治活动150余次,推送法治手机报58期。三是抓牢组织、制度、经费“三大保障”,为移风易俗保驾护航。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压实主体责任,周密研究部署,统筹协调推进,建立健全工作运行、台账管理和经费保障三大机制,县财政每年预算县、乡、村移风易俗工作经费400万元,确保工作高效运行。

白杨乡感恩励志宣讲现场

彝族婚姻礼金聘金“双高”治理进村入户宣传

(四)注重氛围营造。一是多渠道造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标语、LED显示屏、网络、微信公众号、应知应会知识考试等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移风易俗。二是多形式引导,充分利用“文化大篷车”巡演、移风易俗“33321”说唱跳、百姓宣讲、农民夜校、公益电影、摄影成果展等形式,引领群众破除陈规陋习。三是多载体教育,充分利用村民大会、基层夜话、“小手牵大手”等形式经常性开展感恩教育、习惯教育、法纪教育、风气教育、自尊教育等“五个教育”活动,助力物质和精神双脱贫。近五年来,在各村显著位置、重要路段设立移风易俗标语500余幅和公益广告牌1800余块,开设移风易俗专栏358期。播放公益电影6288余场次,开展移风易俗“说唱跳”52余场次、“小手牵大手”活动350余次、移风易俗主题宣讲146场次,组织文化“大篷车”进村巡演152场次。创作《向往佳支依达》、《峨边风》、《花儿喜欢到我家》3首移风易俗歌曲,拍摄1部微电影《大篷车之恋》,制作完成MV《移风易俗瓦吉瓦》等移风易俗微视频7集,峨边电视台播放“感恩奋进·我的脱贫路”专题片18期,脱贫典型人物现身说脱贫、道感恩456余人次。

移风易俗“小手牵大手”引领文明新风尚

(五)注重示范引领。一是开展“五星”评选,引导群众“比学赶超”。二是表彰先进,凝聚强大正能量。三是抓关键少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以身作则,带头移风易俗。近五年来,共评选洁美星、致富星、守法星、孝爱星、和谐星等“五星”41920户。开展15个“感动峨边”专场评选,表彰先进集体790余个,表彰先进个人1900余人次。创建移风易俗文明餐桌示范点6个。评比表彰“小手牵大手”优秀学生415人次、优秀教师136人次、优秀家长300人次、先进学校60个次。

移风易俗敲锣打鼓评选农村“五星”户

(六)注重督查考核。一是实施“月督查季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纳入部门、乡镇的年终目标绩效考核。二是实施“夺红亮黄”机制,每季度对督查考核优秀的乡镇和县级部门前三名授予“流动红旗”,并在峨边电视台作经验交流,对考核相对落后的乡镇和县级部门后三名给予“黄牌警告”,并在峨边电视台作警示表态。三是实施执纪问责机制,县乡纪委监委对违反移风易俗规定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进行严肃问责追责。近五年来,曝光大操大办、人居环境较差等陈规陋习146次,有39个部门和乡镇获移风易俗“流动红旗”,39个部门和乡镇被“黄牌警告”。

三、主要成效

近五年来,移风易俗为峨边带来了“三大改变”,工作成效、工作经验得到省、市领导肯定。2016年10月,时任省委书记王东明充分肯定峨边除陋习、树新风的做法和成效,批示要求“结合推广峨边经验,把‘四个好’活动引向深入”。2017年8月,乐山市脱贫攻坚励志奋进现场会在峨边召开,峨边移风易俗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中央和省、市媒体多次来到峨边,宣传推广峨边移风易俗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彝区婚嫁换新貌

(一)思想意识明显改变。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没有固定模式可供参考,又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峨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移风易俗作为民生大事来抓,坚持“三纲三法三载体”为总遵循,坚持物质精神同步小康,通过开展学习“三纲”和多渠道、多形式、多载体的宣传,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和“等靠要”思想。全县干部群众对移风易俗知晓率达95%以上,思想意识发生了极大转变,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遵守公序良俗的思想观念正在悄然形成,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二)行为习惯明显改变。开展移风易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不仅减轻了群众负担,还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通过开展“五星”评选、“双高”治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治理、“小手牵大手”、制定村规民约、“积分超市”积分兑换物品等行动,引导群众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过去“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堆乱放,汹酒赌博,席地而坐,婚丧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持续提升。

(三)环境卫生明显改变。路修好了,腰包鼓了,不再为温饱忧愁的农民盼的是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助推高质量脱贫摘帽,峨边在全国首次制定了《峨边彝族自治县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各乡镇、村组依据《条例》经常发动干部群众、党员先锋队、巾帼志愿队、村民义务队、村组保洁员等队伍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扫、大检查、大评比活动,使最简单、易反复出现的环境“脏乱差”现象有了彻底改观。如今,走进峨边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户房前屋后、室内室外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全县群众讲卫生、爱清洁成为自觉行动。

四、经验启示

经过近五年的攻坚行动,峨边探索总结出了移风易俗丰富经验,这些丰富的经验对今后继续推动移风易俗,促进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在协调推进“致力绿色崛起,建设美丽峨边”总体方略的过程中,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移风易俗作为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离不开县委的领导。移风易俗的重点是在乡村,在推动移风易俗的实践中需要将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作为乡镇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的工作机制。要以党风政风引领农村新风,落实农村基层组织的责任,充分发挥好农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坚持依法依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离不开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执行制度,峨边始终坚持“三纲”统全局(县委决定、人大决议、政府计划)、“三法”破难题(“德古”调解工作法、“亲情”工作法、“三议”群众工作法)、“三载体”育新风(实施思想先导、基础设施、社会治理三大工程,开展卫生文明、勤俭创业、遵法守约三大行动,落实组织、制度、资金三大保障),注重氛围营造、示范引领、督查考核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峨边经验”的最大亮点是“三个坚持”和“三个注重”,核心内涵是“三纲”统领,治理依据是“三法”提升,工作体现是“三载体”平台。

(三)坚持常抓不懈。风俗作为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长期形成的约束人们言行的一种社会规范,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农耕文明相适应,它的移易不是一朝一夕的。风俗所具有的历史性、区域性、传承性以及现代适应性,也进一步增加了移风易俗的复杂性、艰巨性。因此,在推进移风易俗的社会实践中必须深刻认识移风易俗的长期性,久久为功,切莫急功近利,在把握风俗的规律性中传承创新、破旧立新、革故鼎新,让陈规陋习从社会中消失,让良风美俗不断得到弘扬,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